成语解释、出处

  • 兵在其颈【bīng zài qí jǐng】

    成语解释: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中》:“兵在其颈,其隙至之谓乎。”

  • 百死一生【bǎi sǐ yī shēng】

    成语解释: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成语出处:《北齐书·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 刀山火海【dāo shān huǒ hǎi】

    成语解释: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成语出处: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 刀山剑树【dāo shān jiàn shù】

    成语解释: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 倒悬之急【dào xuán zhī jí】

    成语解释: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后汉书·臧洪传》:“北鄙将若倒悬之急。”

  • 倒悬之苦【dào xuán zhī kǔ】

    成语解释: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同“倒悬之急”。

    成语出处:《元史·外夷传》:“群生愁叹,四民废业,贫者弃子以偷生,富者鬻产而应役,倒悬之苦,日甚一日。”

  • 孤立无援【gū lì wú yuán】

    成语解释: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庄公既碍姜氏之面,又度公孙滑孤立无援,不能有为。”

  • 顾此失彼【gù cǐ shī bǐ】

    成语解释: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 虎口拔牙【hǔ kǒu bá yá】

    成语解释: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成语出处:金·马钰《玩丹砂·赠阎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齿,骊龙颔下夺神珠。”

  • 宦海风波【huàn hǎi fēng bō】

    成语解释:宦海:旧指官场。旧指官场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涛和大风,变化莫测;亦指官场中出现的风险和波折。

    成语出处:宋·陆游《休日感化》:“宦海风波实饱经,入将人世寄邮亭。”

  • 火烧眉毛【huǒ shāo méi máo】

    成语解释: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诗曰:‘火烧眉毛。’”

  • 急如星火【jí rú xīng huǒ】

    成语解释: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岌岌可危【jí jí kě wēi】

    成语解释: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 箭在弦上【jiàn zài xián shàng】

    成语解释: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出处: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刻不容缓【kè bù róng huǎn】

    成语解释: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历又吉,何疑?事不容缓。”

  • 迫在眉睫【pò zài méi jié】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 千钧一发【qiān jūn yī fà】

    成语解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成语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穷且益坚【qióng qiě yì jiān】

    成语解释: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燃眉之急【rán méi zhī jí】

    成语解释: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 人命关天【rén mìng guān tiān】

    成语解释:关天:比喻关系重大。指有关人命的事情关系及重大。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人命关天,分甚么首从。”

  • 若涉渊冰【ruò shè yuān bīng】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艰险。同“若涉渊水”。

    成语出处:宋·陈亮《论励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国家之深耻,志在复雠,八年于兹,若涉渊冰,未知攸济。”

  • 若涉渊水【ruò shè yuān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艰险。

    成语出处:《书·大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腾攸济。”

  • 生死攸关【shēng sǐ yōu guān】

    成语解释: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成语出处:《龙虎风云记》:“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的大事体啊!”

  • 时来运转【shí lái yùn zhuǎn】

    成语解释:旧指时机来了,命运也有了转机。指境况好转。

    成语出处:清·姬文《市声》第十七回:“阿大利时来运来,首先挑着粪担,到租界出粪。”

  • 事不宜迟【shì bù yí chí】

    成语解释: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成语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四的:“事不宜迟,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

  •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成语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生死关头【shēng sǐ guān tóu】

    成语解释: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

    成语出处: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 时乖运舛【shí guāi yùn chuǎn】

    成语解释:舛:违背,不相合。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不意时乖运舛,登时也就遇害。”

  • 时乖运乖【shí guāi yùn guāi】

    成语解释: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成语出处:明·范受益《寻亲记·告借》:“念奴家时乖运乖,告求人出于无奈。”

  • 时来运来【shí lái yùn lái】

    成语解释: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

    成语出处:清·姬文《市声》第十七回:“阿大利时来运来,首先挑着粪担,到租界出粪。”

  • 时来运旋【shí lái yùn xuán】

    成语解释: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

    成语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相决》:“问何年是你的运来时旋?”

  • 矢在弦上【shǐ zài xián shàng】

    成语解释: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出处: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受制于人【shòu zhì yù rén】

    成语解释: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四面受敌【sì miàn shòu dí】

    成语解释: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 危如累卵【wēi rú lěi luǎn】

    成语解释: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成语出处:《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