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鞍马劳倦【ān mǎ láo juàn】

    成语解释: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

  • 百无一能【bǎi wú yī néng】

    成语解释:什么都不会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宋江道:‘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 败鳞残甲【bài lín cán jiǎ】

    成语解释:败:毁坏。残败零碎的鳞甲,比喻满空飞舞的雪花。

    成语出处:宋·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 逼上梁山【bī shàng liáng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 闭口不言【bì kǒu bù yán】

    成语解释: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 不计其数【bù jì qí shù】

    成语解释: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成语出处: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诸郡》:“或谓官民兵在城内者约二十万,而散在四郊者,不计其数。”

  • 不置可否【bù zhì kě fǒu】

    成语解释: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成语出处: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 巴山度岭【bā shān dù lǐng】

    成语解释:指爬山越岭。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

  • 百依百随【bǎi yī bǎi suí】

    成语解释:形容什么都顺从。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颜婆惜被那张三小意儿百依百随,轻怜重惜,卖俏迎奸。”

  • 报仇雪耻【bào chóu xuě chǐ】

    成语解释:指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九八回:“主女琼英,素有报仇雪耻之志。”

  • 表壮不如理壮【biǎo zhuàng bù rú lǐ zhuàng】

    成语解释: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成语出处:《水浒》第二十四回:“常言道:‘表壮不如理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

  • 兵强将勇【bīng qiáng àng yǒng】

    成语解释: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七回:“宋江等将勇兵强,打破了宛州、山南两座城池。”

  • 不按君臣【bù àn jūn chén】

    成语解释: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反药理,胡乱用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一一一回:“解宝身边取出不按君臣的药头,张人眼慢,放在酒壶里。”

  • 不避水火【bù bì shuǐ huǒ】

    成语解释:指不畏凶险。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 不怀好意【bù huái hào yì】

    成语解释:怀:包藏。没安好心。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不识局面【bù shí jú miàn】

    成语解释:犹不识时务。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四九回:“原来毛仲义五更时,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分说不得。”

  • 不知颠倒【bù zhī diān dǎo】

    成语解释:犹言不明事理。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九回:不想这些带来的官兵,人人亦不知顛倒。天色又看看晚了。”

  • 藏踪蹑迹【cáng zōng niè jī】

    成语解释: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秘行踪,悄悄行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且说张横将引三二百人,从芦苇中间,藏踪蹑迹,直到寨边,拨开鹿角,径奔中军。”

  • 超群出众【chāo qún chū zhòng】

    成语解释:指超出众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你道生得如何?……即非倾国倾城色,自是超群出众人。”

  • 成群结队【chéng qún jié duì】

    成语解释:成:成为,变成。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奈那雀儿成群结队来偷吃谷粟,才赶得东边的云,又向西边来吃。”

  • 齿白唇红【chǐ bái chún hóng】

    成语解释: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 出头露面【chū tóu lù miàn】

    成语解释:指在公开场合出现。也指出风头。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众僧们听说认亲,就把他圈子阵围将上来,一个个出头露面,咳嗽打响,巴不得要认出去。”

  • 串通一气【chuàn tōng yī qì】

    成语解释:相互勾结,一个鼻孔出气。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 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以礼相待【yǐ lǐ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 彻里至外【chè lǐ zhì wài】

    成语解释:指从里到外。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十一回:“[柴进]叫庄客取一笼衣裳出来,叫林冲彻里至外都换了。”

  • 成群作队【chéng qún zuò duì】

    成语解释: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一○四回:“更有那村姑农妇,丢了锄麦,撇了灌菜,也是三三两两,成群作队……呆呆地立着,等那粉头出来。”

  • 撑岸就船【chēng àn jiù chuán】

    成语解释: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有撑岸就船。你不来睬我,老娘倒落得。”

  • 吃惊受怕【chī jīng shòu pà】

    成语解释:受惊骇。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2回:“老父惊恐,宋江做了不孝之子,负累了父亲吃惊受怕。”

  • 冲州撞府【chōng zhōu zhuàng fǔ】

    成语解释:冲:向前直闯。州、府:旧时县以上行政区划名,泛指大城市、大地方。跑码头,闯江湖。也形容经历丰富,见过世面。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二十七回:“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赔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 又四十回:“我们冲州撞府,那里不曾去!”

  • 喘息未定【chuǎn xī wèi dìng】

    成语解释: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指还没有休息、恢复的时间。喘息:呼吸急促。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七回:“方才进步,喘息未定,只见前面尘起,叫杀连天。”

  • 垂首丧气【chuí shǒ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同“垂头丧气”。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九五回:“乔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 从长商议【cóng cháng shāng yì】

    成语解释:犹言从长计议。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六八回:“[苏定]也道:‘梁山泊吴用那厮,诡计多谋,不可轻敌,只宜退守;待救兵到来,从长商议。’”

  • 从长计较【cóng cháng jì jiào】

    成语解释:犹言从长计议。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四五回:“婶子且住,休要急速行,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

  • 重峦复嶂【chóng luán fù zhàng】

    成语解释: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同“重峦叠嶂”。

    成语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回:“看那山势,虽不比梁山广,却也险峻,周围重峦复嶂,只有山前一条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