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成语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本性难移【běn xìng nán yí】

    成语解释: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 大巧若拙【dà qiǎo ruò zhuō】

    成语解释: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成语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 大智若愚【dà zhì ruò yú】

    成语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成语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成语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 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

    成语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 祸不单行【huò bù dān xíng】

    成语解释: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来,祸必重来者也。”

  • 和气生财【hé qì shēng cái】

    成语解释: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成语出处:鲁迅《彷徨·离婚》:“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

  • 家丑不可外扬【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成语解释: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化城鉴如何是各尚家风?’曰:‘不欲说。‘曰:‘为甚如此?’曰:‘家丑不外扬。’”

  •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

    成语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 良药苦口【liáng yào kǔ kǒu】

    成语解释: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南辕北辙【nán yuán běi zhé】

    成语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

    成语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世外桃源【shì wài táo yuán】

    成语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 驷马难追【sì mǎ nán zhuī】

    成语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 小不忍则乱大谋【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成语解释: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忠言逆耳【zhōng yán nì ěr】

    成语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自吹自擂【zì chuī zì léi】

    成语解释: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决不可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

  • 自食其果【zì shí qí guǒ】

    成语解释: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成语出处: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 自作自受【zì zuò zì shòu】

    成语解释: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

  • 做贼心虚【zuò zéi xīn xū】

    成语解释: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成语出处:宋·释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 知足常乐【zhī zú cháng lè】

    成语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兵不厌诈【bīng bù yàn zhà】

    成语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 毛遂自荐【máo suí zì jiàn】

    成语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 民以食为天【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成语解释: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成语出处:《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情人眼里出西施【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

    成语解释: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成语出处:清·翟灏《能人编·妇女》:“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

  • 不到黄河心不死【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成语解释: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成语出处: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 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成语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 有钱能使鬼推磨【yǒu qián néng shǐ guǐ tuī mò】

    成语解释:俗语。旧时形容金钱万能。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正是‘官无三日紧’,又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 老大徒伤【lǎo dà tú shāng】

    成语解释: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成语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老大徒伤悲【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成语解释: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成语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