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问不闻【bù wèn bù wén】

    成语解释: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恃亲养子。”

  • 道听途说【dào tīng tú shuō】

    成语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点石为金【diǎn shí wéi jīn】

    成语解释:指用手指一点使石变成金的法术。同“点铁成金”。

    成语出处:《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四愿得吕纯阳祖师点石为金这个手指头。”

  • 盗怨主人【dào yuàn zhǔ rén】

    成语解释: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盗憎主人”。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 非同小可【fēi tóng xiǎo kě】

    成语解释: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成语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萧令史,我与你说,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 金友玉昆【jīn yǒu yù kūn】

    成语解释: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成语出处:北朝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 昆弟之好【kūn dì zhī hǎo】

    成语解释:昆:哥哥。像兄弟一样要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传》第九十二回:“今秦楚嫁女娶妇,结昆弟之好,三晋莫不悚惧,争献地以事秦。”

  • 可见一斑【kě jiàn yī bān】

    成语解释: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立足之地【lì zú zhī dì】

    成语解释: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成语出处:清 湘灵子《轩亭冤》:“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 励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成语解释:指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

  • 绿林大盗【lù lín dà dào】

    成语解释:指聚集山林的强盗。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 满腔热忱【mǎn qiāng rè chén】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充满着热烈诚挚的感情。

    成语出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 青红皂白【qīng hóng zào bái】

    成语解释:皂:黑色。青、红、黑、白四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 强记博闻【qiáng jì bó wén】

    成语解释: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宋·陆游《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于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于古训。”

  • 墙面而立【qiáng miàn ér lì】

    成语解释:指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亦作“面墙而立”。

    成语出处:《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 人间天上【rén jiān tiān shàng】

    成语解释: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成语出处:唐·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 上陵下替【shàng líng xià tì】

    成语解释:指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同“下陵上替”。

    成语出处:《隋书·炀帝纪》:“上陵下替,纲维靡立。”

  • 十二万分【shí èr wàn fēn】

    成语解释:形容程度极深。

    成语出处:王朔《我是你爸爸》:“我要向你道歉,我要十二万分诚恳向你道歉,请你原谅。”

  • 说是谈非【shuō shì tán fēi】

    成语解释:①评说是非。②指搬弄口舌。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点绛唇·赠妓》:“不问生熟办酒食,他便要异盏传杯,说是谈非,斜眼相窥。”

  • 替天行道【tì tiān xíng dào】

    成语解释: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

  • 土扶成墙【tǔ fú chéng qiáng】

    成语解释: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成语出处:《北史·尉景传》:“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 闻一知十【wén yī zhī shí】

    成语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 问罪之师【wèn zuì zhī shī】

    成语解释: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 问长问短【wèn cháng wèn duǎn】

    成语解释: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将人都支出去,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

  • 问寒问暖【wèn hán wèn nuǎn】

    成语解释: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

    成语出处:康濯《我在乡下》:“他短不了上我屋里来拉扯个时事,还常常问寒问暖问吃问住,亲热的不行。”

  • 选色征歌【xuǎn sè zhēng gē】

    成语解释:挑选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荡的生活方式。亦作“选歌试舞”、“选舞征歌”。

    成语出处: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结驷连骑,选色征歌。”

  • 有求必应【yǒu qiú bì yìng】

    成语解释: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往日良朋密友,有求必应。”

  • 置若罔闻【zhì ruò wǎng wén】

    成语解释: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成语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 不闻不问【bù wén bù wèn】

    成语解释: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成语出处: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 鼻塌唇青【bí tā chún qīng】

    成语解释: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成语出处:李涵秋《广陵潮》第六五回:“想罢再看看严大成,已打得鼻塌唇青,简直不成模样。”

  • 漠不关心【mò bù guān xīn】

    成语解释: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成语出处: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 白发红颜【bái fà hóng yán】

    成语解释: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佚名《宣和画谱·道释四》:“(徐知常)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 分茅裂土【fēn máo liè tǔ】

    成语解释: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成语出处:《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 好事多磨【hǎo shì duō mó】

    成语解释:磨:阻碍,困难。好事情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

    成语出处:金·董解元《西厢》一:“真所谓佳期难得,好事多磨。”

  • 马壮人强【mǎ zhuàng rén qiáng】

    成语解释:犹言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可不道马壮人强,父慈子孝,怕什么主忧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