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春露秋霜【chūn lù qiū shuāng】

    成语解释: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 莼羹鲈脍【chún gēng lú kuài】

    成语解释: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 莼鲈之思【chún lú zhī sī】

    成语解释: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 睹物伤情【dǔ wù shāng qíng】

    成语解释: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今虽年久,尚然记忆。睹物伤情,不觉哀泣。”

  • 感今怀昔【gǎn jīn huái xī】

    成语解释: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成语出处:晋·潘岳《为诸妇祭庚新妇文》:“仿佛示行,故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 故宫禾黍【gù gōng hé shǔ】

    成语解释: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

  • 归心似箭【guī xīn sì jiàn】

    成语解释: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成语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卢师越离家已久,归心如箭,恐怕淹留,连忙催促安道全作别。”

  • 国破家亡【guó pò jiā wáng】

    成语解释: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送仲希兼简大方》诗:“家亡国破此身留,留滞聊城又过秋。”

  • 感今惟昔【gǎn jīn wéi xī】

    成语解释: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成语出处:晋·卢谌《赠刘琨》诗:“瞻彼日月,迅过俯仰;感今惟昔,口存心想。”

  • 感今思昔【gǎn jīn sī xī】

    成语解释: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成语出处:宋·刘珙《满江红·遥寿仲固叔谊》词:“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 怀土之情【huái tǔ zhī qíng】

    成语解释: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成语出处: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 家弦户诵【jiā xián hù sòng】

    成语解释:家家都不断歌诵。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怀念。也形容诗文流传很广。

    成语出处:清·张祖廉《定盦先生年谱外纪》卷上:“先生尝写文目一通付子宣曰:‘此家弦户诵之文也。’”

  • 蒹葭之思【jiān jiā zhī sī】

    成语解释: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僾见忾闻【ài jiàn xì wén】

    成语解释:僾:仿佛,隐约;忾:叹息。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 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成语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 人亡物在【rén wáng wù zài】

    成语解释: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成语出处: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 人琴两亡【rén qín liǎng wáng】

    成语解释: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成语出处: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

  • 事过境迁【shì guò jìng qiān】

    成语解释: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成语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 殊深轸念【shū shēn zhěn niàn】

    成语解释:非常悲痛地怀念。

    成语出处:

  • 霜露之感【shuāng lù zhī gǎn】

    成语解释: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成语出处:《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 霜露之思【shuāng lù zhī sī】

    成语解释: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成语出处:《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 望穿秋水【wàng chuān qiū shuǐ】

    成语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 望眼欲穿【wàng yǎn yù chuān】

    成语解释: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寄微之》诗:“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宋·杨万里《晨炊横塘桥酒家小窗》诗:“饥望炊烟眼欲穿,可人最是一青帘。”

  • 无可奈何花落去【wú kě nài hé huā luò qù】

    成语解释: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成语出处: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物是人非【wù shì rén fēi】

    成语解释: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成语出处: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物在人亡【wù zài rén wáng】

    成语解释: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成语出处: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 行思坐想【xíng sī zuò xiǎng】

    成语解释: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成语出处:宋·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

  • 行思坐忆【xíng sī zuò yì】

    成语解释: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成语出处:宋·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

  • 行思坐筹【xíng sī zuò chóu】

    成语解释: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同“行思坐想”。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生行思坐筹,无以为计。”

  • 北风之恋【běi fēng zhī liàn】

    成语解释: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成语出处:《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邦国殄瘁【bāng guó tiǎn cuì】

    成语解释: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停云落月【tíng yún luò yuè】

    成语解释: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成语出处: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 落月屋梁【luò yuè wū liáng】

    成语解释:比喻对朋友的怀念。

    成语出处: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 人琴俱逝【rén qín jù shì】

    成语解释: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成语出处:清·王鹏运《缰村词序》:“人琴俱逝,赏音阒然。”

  • 时过境迁【shí guò jìng qiān】

    成语解释: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成语出处:清 颐琐《黄绣球》:“如此歇了好几日,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