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星不如一月【bǎi xīng bù rú yī yuè】

    成语解释: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 闭月羞花【bì yuè xiū huā】

    成语解释: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 不可告人【bù kě gào rén】

    成语解释: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成语出处:清 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其于不可告人之隐,犹未忍宣之于众也。”

  • 步月登云【bù yuè dēng yún】

    成语解释: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 嘲风弄月【cháo fēng nòng yuè】

    成语解释: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 成年累月【chéng nián lěi yuè】

    成语解释:成:整;累:积聚。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平白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 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

    成语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得月较先【dé yuè jiào xiān】

    成语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成语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 月夕花朝【yuè xī huā zhāo】

    成语解释: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则待要爱纤腰,可便似柔条,不离了舞榭歌台,不俫更那月夕花朝,想当日个按六幺,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 风花雪月【fēng huā xuě yuè】

    成语解释: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成语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 风清月朗【fēng qīng yuè lǎng】

    成语解释:风凉爽,月明亮。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 风清月明【fēng qīng yuè míng】

    成语解释: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

    成语出处:明·刘基《横碧楼记》:“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 风月无边【fēng yuè wú biān】

    成语解释:极言风景之佳胜。

    成语出处:宋·朱熹《六先生画像·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 海底捞月【hǎi dǐ lāo yuè】

    成语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唐·释元觉《永嘉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 皓月千里【hào yuè qiān lǐ】

    成语解释: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 烘云托月【hōng yún tuō yuè】

    成语解释:烘:渲染;托:衬托。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 花好月圆【huā hǎo yuè yuán】

    成语解释: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成语出处:宋·晁端礼《行香子》词:“莫思身外,且斗樽前,原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 花容月貌【huā róng yuè mào】

    成语解释: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 猴年马月【hóu nián mǎ yuè】

    成语解释: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成语出处:古华《芙蓉镇》第四章:“斗斗斗,一直斗到猴年马月,天下一统,世界大同。”

  • 近水楼台【jìn shuǐ lóu tái】

    成语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成语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 镜花水月【jìng huā shuǐ yuè】

    成语解释: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 九天揽月【jiǔ tiān lǎn yuè】

    成语解释: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成语出处: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累月经年【lěi yuè jīng nián】

    成语解释:累:累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

    成语出处:《敦湟变文集·大目乾运冥间救母变文》:“头似大山,三江难满。无闻浆水之名,累月经年,受饥赢之苦。”

  • 年头月尾【nián tóu yuè wěi】

    成语解释:指从岁首到腊月底,泛指一年之中。也指《春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

    成语出处:宋·林光朝《痴顽不识字》诗:“年头月尾无一是,咄咄痴顽不识字。”

  • 披星戴月【pī xīng dài yuè】

    成语解释: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 日东月西【rì dōng yuè xī】

    成语解释: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成语出处:汉·蔡琰《胡茄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 日就月将【rì jiù yuè jiāng】

    成语解释: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 日居月诸【rì jī yuè zh】

    成语解释:居:音“积”,语助词,同“乎”;诸:语助词。指光阴的流逝。

    成语出处:《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晋·陶潜《命子》诗:“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 日积月累【rì jī yuè lěi】

    成语解释: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日积月累,有了一大包银子。”

  • 日升月恒【rì shēng yuè gèng】

    成语解释: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 日削月朘【rì xuē yuè juān】

    成语解释:朘:缩小,减少。日日削减,月月缩小。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

    成语出处: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

  • 日往月来【rì wǎng yuè lái】

    成语解释:形容岁月流逝。

    成语出处:《易·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 日月如梭【rì yuè rú suō】

    成语解释: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成语出处:宋·高登《东溪集·朱黄双砚》:“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

  • 日月入怀【rì yuè rù huái】

    成语解释:旧称生贵子的吉兆。形容心胸开阔。也比喻光彩夺目。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夏侯太初(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 日省月试【rì xǐng yuè shì】

    成语解释:省:检查;试:考核。每天检查,每月考核。形容经常查考。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