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期然而然【bù qī rán ér rán】

    成语解释: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成语出处:宋·郑樵《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盖磁石取铁,以气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成语解释: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 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

    成语解释: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

  •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

    成语解释: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

    成语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青:靛青,青色颜料。蓝:蓼蓝,一种可以提炼颜料的草。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成语出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劝学

  • 司空见惯【sī kōng jiàn guàn】

    成语解释: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成语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 似曾相识【sì céng xiāng shí】

    成语解释: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成语出处: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身历其境【shēn lì qí jìng】

    成语解释:历:经历;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 万象更新【wàn xiàng gēng xīn】

    成语解释: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 无济于事【wú jì yú shì】

    成语解释: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

  • 无可奈何花落去【wú kě nài hé huā luò qù】

    成语解释: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成语出处: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物以稀为贵【wù yǐ xī wéi guì】

    成语解释: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 夕阳西下【xī yáng xī xià】

    成语解释: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一年之计在于春【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

    成语解释: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 盈盈一水【yíng yíng yī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相隔不远。

    成语出处:《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原封不动【yuán fēng bù dòng】

    成语解释:原封:没有开封。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完全按照原样,一点不加变动。

    成语出处: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是你的老婆,这等呵,我可也原封不动,送还你罢。”

  • 楼台亭阁【lóu tái tíng gé】

    成语解释: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5回:“除了楼台亭阁之外,单是厅堂,就有三十八处。”

  • 明月清风【míng yuè qīng fēng】

    成语解释: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 寓情于景【yù qíng yú jǐng】

    成语解释: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成语出处:《山水田园诗传·前言》:“进入写景入情、寓情于景的艺术境界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 来之不易【lái zhī bù yì】

    成语解释: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成语出处: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清风明月【qīng fēng míng yuè】

    成语解释: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 涕零如雨【tì líng rú yǔ】

    成语解释: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 无可奈何【wú kě nài hé】

    成语解释: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 大地春回【dà dì chūn huí】

    成语解释: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成语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六章:“楼三室的对联,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横额是:‘大地春回’。”

  • 又惊又喜【yòu jīng yòu xǐ】

    成语解释:既惊讶又高兴。

    成语出处: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

  • 不可抗拒【bù kě kàng jù】

    成语解释:不能抵抗并拒绝

    成语出处: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百万红军进入中国的东北,这个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 悠然神往【yōu rán shén wǎng】

    成语解释:悠然:遥远的样子;神往:一心向往。形容心神似乎要飞到某个地方

    成语出处: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读这一段,使我们悠然神往。”

  • 朦朦胧胧【méng méng lóng lóng】

    成语解释: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1回:“走了一五更,天色朦朦胧胧,尚未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