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碧海青天【bì hǎi qīng tiān】

    成语解释: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波涛汹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成语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 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

    成语解释: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 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成语解释: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成语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此伏彼起【cǐ fú bǐ qǐ】

    成语解释: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因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

  • 大风大浪【dà fēng dà làng】

    成语解释: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 翻江倒海【fān jiāng dǎo hǎi】

    成语解释: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成语出处: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 风起水涌【fēng qǐ shuǐ yǒng】

    成语解释: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成语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 风急浪高【fēng jí làng gāo】

    成语解释:形容风浪很大。

    成语出处:《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 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

    成语解释: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成语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 海啸山崩【hǎi xiào shān bēng】

    成语解释: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成语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 海沸江翻【hǎi fèi jiāng fān】

    成语解释:大海沸腾,江河翻滚。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那吒三变》第四折:“怒时节海沸江翻,恼时节天昏地惨。”

  • 接连不断【jiē lián bù duàn】

    成语解释: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成语解释: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 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

    成语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 声势浩大【shēng shì hào dà】

    成语解释: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 水天一色【shuǐ tiān yī sè】

    成语解释: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兴风作浪【xīng fēng zuò làng】

    成语解释: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

  • 汹涌澎湃【xiōng yǒng péng pài】

    成语解释: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 烟波浩渺【yān bō hào miǎo】

    成语解释: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成语出处:唐 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

  • 妖魔鬼怪【yāo mó guǐ guài】

    成语解释:妖怪和魔鬼。比喻各种危害人民利益的邪恶势力。

    成语出处: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家东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个妖魔鬼怪,便信着他跟将去了。”

  • 移山倒海【yí shān dǎo hǎi】

    成语解释: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 一碧万顷【yī bì wàn qǐng】

    成语解释:形容青绿无际。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变化无常【biàn huà wú cháng】

    成语解释: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成语出处:《庄子·天下》:“忽漠无形,变化无常。”

  • 狂风恶浪【kuáng fēng è làng】

    成语解释: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

    成语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 波澜壮阔【bō lán zhuàng kuò】

    成语解释: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 风吹浪打【fēng chuī làng dǎ】

    成语解释: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第二十五出:“可怜一对鸳鸯,风吹浪打,直恁的遭强霸。”

  • 狂风暴雨【kuáng fēng bào yǔ】

    成语解释: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暴雨。”

  • 气势磅礴【qì shì páng bó】

    成语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 望而却步【wàng ér què bù】

    成语解释: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成语出处: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 轩然大波【xuān rán dà bō】

    成语解释: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 波涛滚滚【bō tāo gǔn gǔn】

    成语解释:滚滚:大水奔流的样子。形容江河奔流而来或迅猛发展的潮流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宫》:“便有那波涛滚滚长江限,假若是无敌手战应难。”

  • 海波不惊【hǎi bō bù jīng】

    成语解释:惊:震动。比喻平安无事

    成语出处: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惊,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 澎湃汹涌【péng pài xiōng yǒng】

    成语解释:澎湃:大浪互相撞击;汹涌:波涛猛烈地向上涌。形容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曹靖华《飞花集》:“我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花海中,徘徊,徘徊复徘徊,半生往事,如钱塘怒涛,澎湃汹涌,冲击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