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莫大于心死【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成语解释: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爱生恶死【ài shēng wù sǐ】

    成语解释: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 爱之欲其生【ài zhī yù qí shēng】

    成语解释: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成语出处: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 不得善终【bù dé shàn zhōng】

    成语解释: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 不知利害【bù zhī lì hài】

    成语解释: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 利害乎?”

  • 不知死活【bù zhī sǐ huó】

    成语解释: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 百足之虫【bǎi zú zhī chóng】

    成语解释: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

    成语出处:明·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

  • 不顾死活【bù gù sǐ huó】

    成语解释:顾:顾念,考虑。连生死也不考虑了。形容拼命蛮干,不顾一切。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这呆子不顾死活,闯上宫殿,一路钯,筑破门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家伙之类,尽皆打碎。”

  • 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

    成语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垂死挣扎【chuí sǐ zhēng zhá】

    成语解释:垂:将近。临死前的挣扎,妄想延长生命。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他这会儿真的熬到了垂死挣扎的时刻。”

  • 春去秋来【chūn qù qiū lái】

    成语解释: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成语出处:明·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 大难不死【dà nàn bù sǐ】

    成语解释: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 大势已去【dà shì yǐ qù】

    成语解释: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纣王看见,不觉大惊,知大势已去,非人力可挽。”

  • 抵死谩生【dǐ sǐ màn shēng】

    成语解释:谩:谎骗。形容殚智竭虑,绞尽脑汁。

    成语出处:《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待阎王道俺无凭准,抵死谩生断不定,也不共他争,我专指着伊家做照证。”

  • 吊死问疾【diào sǐ wèn jí】

    成语解释: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

  • 底死谩生【dǐ sǐ màn shēng】

    成语解释: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成语出处:南唐·冯延巳《应天长》词:“兰房一宿还归去,底死谩生留不住。”

  • 甘死如饴【gān sǐ rú yí】

    成语解释:甘:情愿;饴:饴糖。甘愿去死,就像吃糖一般。形容不怕死,把死作为快事。

    成语出处:《清史稿·任举传》:“举忠愤激发,甘死如饴,而朕以小丑跳梁,用良臣于危地,思之深恻。”

  • 光阴荏苒【guāng yīn rěn rǎn】

    成语解释: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 含笑九泉【hán xiào jiǔ quán】

    成语解释: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 狐死首丘【hú sǐ shǒu qiū】

    成语解释: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 狐死兔泣【hú sǐ tù qì】

    成语解释: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

  • 绞尽脑汁【jiǎo jìn nǎo zhī】

    成语解释:费尽脑筋。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显出绞尽脑汁的样子,替她思索。”

  • 竭尽全力【jié jìn quán lì】

    成语解释:用尽全部力量。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 筋疲力尽【jīn pí lì jìn】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成语出处: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 决一死战【jué yī sǐ zhàn】

    成语解释:对敌人拼死决战。

    成语出处:《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 溘然长逝【kè rán cháng shì】

    成语解释:指死去。

    成语出处: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乃归未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逾弱冠耳。”

  • 老死不相往来【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成语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成语出处:《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暮去朝来【mù qù cháo lái】

    成语解释: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谓岁月流逝。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 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成语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 日往月来【rì wǎng yuè lái】

    成语解释:形容岁月流逝。

    成语出处:《易·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 日来月往【rì lái yuè wǎng】

    成语解释:形容岁月流逝。同“日往月来”。

    成语出处: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十二:“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 少纵即逝【shǎo zòng jí shì】

    成语解释: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稍纵即逝【shāo zòng jí shì】

    成语解释: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

    成语解释: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