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巴山蜀水【bā shān shǔ shuǐ】

    成语解释: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成语出处:

  •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 白水鉴心【bái shuǐ jiàn xīn】

    成语解释: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成语出处:

  • 白山黑水【bái shān hēi shuǐ】

    成语解释: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成语出处:《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语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 波涛汹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成语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 不服水土【bù fú shuǐ tǔ】

    成语解释: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 不可逾越【bù kě yú yuè】

    成语解释:逾:越过。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

  • 波路壮阔【bō lù zhuàng kuò】

    成语解释: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 残山剩水【cán shān shèng shuǐ】

    成语解释: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成语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臣心如水【chén xīn rú shuǐ】

    成语解释: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成语出处:《汉书·郑崇传》:“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 出水芙蓉【chū shuǐ fú róng】

    成语解释: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吹皱一池春水【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

    成语解释: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成语出处: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春风沂水【chūn fēng yí shuǐ】

    成语解释: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啜菽饮水【chuò shū yǐn shuǐ】

    成语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长江后浪推前浪【cháng jiāng hòu làng tuī qián làng】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岁月匆匆。”

  • 打落水狗【dǎ luò shuǐ gǒu】

    成语解释: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成语出处:瞿秋白《序言》:“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

  • 大风大浪【dà fēng dà làng】

    成语解释: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 大势所趋【dà shì suǒ qū】

    成语解释:大势:指整个局势。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成语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 淡水交情【dàn shuǐ jiāo qíng】

    成语解释: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

    成语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登山临水【dēng shān lín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滴水成冰【dī shuǐ chéng bīng】

    成语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 滴水穿石【dī shuǐ chuān shí】

    成语解释: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砥柱中流【dǐ zhù zhōng liú】

    成语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 簟纹如水【diàn wén rú shuǐ】

    成语解释: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成语出处: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 动人心弦【dòng rén xīn xián】

    成语解释: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成语出处: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

  • 斗升之水【dǒu shēng zhī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微薄的资助。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翻天覆地【fān tiān fù dì】

    成语解释: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成语出处:唐·刘商《胡茄十八拍》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反水不收【fǎn shuǐ bù shōu】

    成语解释: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 风平浪静【fēng píng làng jìng】

    成语解释: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 风起水涌【fēng qǐ shuǐ yǒng】

    成语解释: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成语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 风行水上【fēng xíng shuǐ shàng】

    成语解释: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成语出处:《周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 芙蓉出水【fú róng chū shuǐ】

    成语解释: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覆水难收【fù shuǐ nán shōu】

    成语解释: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成语出处:《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