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岸然道貌【àn rán dào mào】

    成语解释:指严肃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 傲然挺立【ào rán tǐng lì】

    成语解释: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 百代文宗【bǎi dài wén zōng】

    成语解释: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成语出处:《晋书·陆机传》:“制曰:‘故足远超枚(枚乘)马(司马相如),……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 百炼成钢【bǎi liàn chéng gāng】

    成语解释: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成语出处: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 百折不回【bǎi zhé bù huí】

    成语解释: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成语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百折不挠【bǎi zhé bù náo】

    成语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成语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屏声息气【bǐng shēng xī qì】

    成语解释: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成语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 捕风捉影【bǔ fēng zhuō yǐng】

    成语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成语出处:《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知轻重【bù zhī qīng zhòng】

    成语解释: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 不主故常【bù zhǔ gù cháng】

    成语解释: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成语出处:《庄子·天运》:“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 百折不摧【bǎi zhé bù cuī】

    成语解释: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成语出处:宋·苏辙《祭亡兄端明文》:“义气外强,道心内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 百折不屈【bǎi zhé bù qū】

    成语解释: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成语出处:清·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 才子佳人【cái zǐ jiā rén】

    成语解释:泛指有才貌的男女。

    成语出处:宋·晁补之《鹧鸪天》词:“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自多愁。”

  • 藏头露尾【cáng tóu lù wěi】

    成语解释: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成语出处:元·张可久《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 成败论人【chéng bài lùn rén】

    成语解释: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成语出处: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

  • 成仁取义【chéng rén qǔ yì】

    成语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传神阿堵【chuán shén ē dǔ】

    成语解释: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 怆地呼天【chuàng dì hū tiān】

    成语解释: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又延两日,夫妻相继而亡,二子呛地呼天,号啕痛哭。”

  • 才华横溢【cái huá héng yì】

    成语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 沉厚寡言【chén hòu guǎ yán】

    成语解释: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梁书·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 沉重寡言【chén zhòng guǎ yán】

    成语解释: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 沉重少言【chén zhòng shǎo yán】

    成语解释: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成语出处:《魏书·道武七王传·河南王曜传》:“少有父风,颇览书传。沉重少言,宽和好士。”

  • 怆天呼地【chuàng tiān hū dì】

    成语解释: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

    成语出处: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回:“生逼他出兵进城,以致堕敌人之计中,丧师败绩,害他不得为忠臣义士,真可叹真痛恨,怆天呼地而不已也!”

  • 从容自若【cóng róng zì ruò】

    成语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成语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 大打出手【dà dǎ chū shǒu】

    成语解释: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成语出处:许涤新《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警察、宪兵、便衣、特务,纷纷出动。”

  • 大器晚成【dà qì wǎn chéng】

    成语解释: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成语出处:《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 大摇大摆【dà yáo dà bǎi】

    成语解释: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 大义凛然【dà yì lǐn rá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待人接物【dài rén jiē wù】

    成语解释: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 单枪匹马【dān qiāng pí mǎ】

    成语解释: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成语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登高一呼【dēng gāo yī hū】

    成语解释: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

  • 登坛拜将【dēng tán bài jiàng】

    成语解释: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没坛场,具礼乃耳。’王许之。”

  • 低唱浅斟【dì chàng qiǎn zhēn】

    成语解释: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 砥柱中流【dǐ zhù zhōng liú】

    成语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