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闭口不言【bì kǒu bù yán】

    成语解释: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苟言笑【bù gǒu yán xiào】

    成语解释: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成语出处:《礼记·典礼上》:“不苟訾,不苟笑。”

  • 不声不响【bù shēng bù xiǎng】

    成语解释:指不说话;不出声。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 畅所欲言【chàng suǒ yù yán】

    成语解释: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成语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崇桢》:“熊司副开元请对,意在攻周辅延儒,故请屏人,诸臣请退,皆允之,惟延儒等请退,则谕止之,故开元不能畅所欲言。”

  • 刺刺不休【cì cì bù xiū】

    成语解释: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殷员外序》:“持被入直三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 沉吟不语【chén yīn bù yǔ】

    成语解释: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万选听了,沉吟不语。”

  • 传龟袭紫【chuán guī xí zǐ】

    成语解释: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成语出处:《后汉书·阴识传赞》:“恂恂苗胤,传龟袭紫。”李贤注:“公侯紫绶金印龟纽。”

  •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喋喋不休【dié dié bù xiū】

    成语解释: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成语出处:《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 动人心弦【dòng rén xīn xián】

    成语解释: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成语出处: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

  • 肚里泪下【dù lǐ lèi xià】

    成语解释: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

    成语出处: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流。”

  • 地覆天翻【dì fù tiān fān】

    成语解释: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成语出处: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故旧不弃【gù jiù bù qì】

    成语解释: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成语出处:《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 根深枝茂【gēn shēn zhī mào】

    成语解释: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同“根深叶茂”。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卷六九引汉·刘安《屏风赋》:“根深枝茂,号曰乔木。”

  • 合浦还珠【hé pǔ huán zhū】

    成语解释: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成语出处: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 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

    成语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静观默察【jìng guān mò chá】

    成语解释:不动声色,仔细观察。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 侃侃而谈【kǎn kǎn ér tán】

    成语解释: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成语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 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成语解释: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 夸夸其谈【kuā kuā qí tán】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 默不作声【mò bù zuò shēng】

    成语解释: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 能言善辩【néng yán shàn biàn】

    成语解释: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 爱口识羞【ài kǒu shí xiū】

    成语解释:爱:吝惜。指怕羞而难以出口说话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爱口识羞,两相耽误。”

  • 情投谊合【qíng tóu yì hé】

    成语解释:双方感情和心意都很投合。

    成语出处: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 曲突移薪【qǔ tū yí xīn】

    成语解释: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同“曲突徙薪”。

    成语出处:清·李渔《玉搔头·媲美》:“曲突移薪计未忠,焦头烂额敢居功。”

  • 容膝之地【róng xī zhī dì】

    成语解释:形容居室的狭窄。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 儒雅风流【rú yǎ fēng liú】

    成语解释:①文雅而飘逸。②指风雅淳正。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 深居简出【shēn jū jiǎn chū】

    成语解释:简:简省。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

  • 守口如瓶【shǒu kǒu rú píng】

    成语解释: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 素丝羔羊【sù sī gāo yáng】

    成语解释: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成语出处:《诗·周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陀,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 书生之见【shū shēng zhī jiàn】

    成语解释: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成语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 望影揣情【wàng yǐng chuāi qíng】

    成语解释:指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成语出处:

  • 薪尽火传【xīn jìn huǒ chuán】

    成语解释: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成语出处:《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 兴高采烈【xìng gāo cǎi liè】

    成语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