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国如家【ài guó rú jiā】

    成语解释: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晋书·刘聪传》:“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

  • 爱民如子【ài mín rú zǐ】

    成语解释: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

    成语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成语出处:《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碧血丹心【bì xuè dān xīn】

    成语解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不分彼此【bù fēn bǐ cǐ】

    成语解释: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 保家卫国【bǎo jiā wèi guó】

    成语解释:保卫家乡和祖国。

    成语出处: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 故宫禾黍【gù gōng hé shǔ】

    成语解释: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

  • 光复旧物【guāng fù jiù wù】

    成语解释:光复:恢复;旧物:旧有的东西。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成语出处:《晋书·桓温传》:“光复旧京,疆理华夏。”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

  • 国尔忘家【guó ě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 国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

    成语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公忠体国【gōng zhōng tǐ guó】

    成语解释:指尽忠为国。

    成语出处: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

  • 国耳忘家【guó ě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指为国事而忘其家。同“国而忘家”。

    成语出处: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国而忘家【guó é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成语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 浩气长存【hào qì cháng cún】

    成语解释: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成语出处:

  • 还我河山【huán wǒ hé shān】

    成语解释: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成语出处: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 尽忠报国【jìn zhōng bào guó】

    成语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成语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 救亡图存【jiù wáng tú cún】

    成语解释: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成语出处: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必使爱国思想,普及于最大多数之国民而后可。”

  • 捐躯殉国【juān qù xùn guó】

    成语解释: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

    成语出处: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 捐躯赴难【juān qū fù nàn】

    成语解释: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 捐躯报国【juān qū bào guó】

    成语解释: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成语出处:《元史·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 匹夫有责【pǐ fū yǒu zé】

    成语解释: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平步青云【píng bù qīng yún】

    成语解释:平:平稳;步:行走;青云:高空。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成语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

  • 破家为国【pò jiā wéi guó】

    成语解释: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成语出处: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 前赴后继【qián fù hòu jì】

    成语解释: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成语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人定胜天【rén dìng shèng tiān】

    成语解释: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成语出处:《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 生聚教训【shēng jù jiào xùn】

    成语解释: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 束手就擒【shù shǒu jiù qín】

    成语解释: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成语出处:《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 死而后已【sǐ ér hòu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杀身报国【shā shēn bào guó】

    成语解释: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

    成语出处: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

  • 舍身为国【shě shēn wéi guó】

    成语解释: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成语出处:

  • 替天行道【tì tiān xíng dào】

    成语解释: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

  • 为国捐躯【wèi guó juān qū】

    成语解释: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

  • 相忍为国【xiāng rěn wèi guó】

    成语解释: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 血肉相连【xuè ròu xiāng lián】

    成语解释: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成语出处:宋·洪迈《雷击王四》:“趋视之,二百钱乃在其胁下皮内,与血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