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冲冠怒发【chōng guàn nù fà】

    成语解释:形容极为愤怒。

    成语出处:《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 代人受过【dài rén shòu guò】

    成语解释: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

    成语出处: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1章

  • 愤愤不平【fèn fèn bù píng】

    成语解释: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王子成父诸人,俱愤愤不平,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 赫然而怒【hè rán ér nù】

    成语解释: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成语出处:

  • 火冒三丈【huǒ mào sān zhàng】

    成语解释:形容愤怒到极点。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 鸡犬不宁【jī quǎn bù níng】

    成语解释: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戟指怒目【jǐ zhǐ nǔ zhāng】

    成语解释: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成语出处: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 屡教不改【lǚ jiàn bù gǎi】

    成语解释: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

    成语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怒气填胸【nù qì tián xiōng】

    成语解释: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 七窍生烟【qī qiào shēng yān】

    成语解释: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说罢,悻悻然转出来。把邓氏气得七窍生烟,觉得脑中一涌,喉里作动,旋吐出鲜血来。”

  • 七孔生烟【qī kǒng shēng yān】

    成语解释:形容气愤到极点。同“七窍生烟”。

    成语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八回:“袁太守竟教训起他来,气得七孔生烟,双眉倒竖。”

  • 人怨天怒【rén yuàn tiān nù】

    成语解释: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 生机勃勃【shēng jī bó bó】

    成语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成语出处: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 生气勃勃【shēng qì bó bó】

    成语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 天怒人怨【tiān nù rén yuàn】

    成语解释: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 畏缩不前【wèi suō bù qián】

    成语解释: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成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 义愤填膺【yì fèn tián yīng】

    成语解释: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

  • 重义轻生【zhòng yì qīng shēng】

    成语解释: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成语出处:《晋书·忠义传赞》:“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

  • 重气轻生【zhòng qì qīng shēng】

    成语解释: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成语出处:唐·张说《巡边河北作》诗之一:“沙场积路何为尔,重气轻生如许国。”

  • 半死不活【bàn sǐ bù huó】

    成语解释:形容筋疲力尽,精神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 半死半生【bàn sǐ bàn shēng】

    成语解释: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成语出处: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 贪生怕死【tān shēng pà sǐ】

    成语解释: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成语出处:《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 郁郁葱葱【yù yù cōng cōng】

    成语解释: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吉验》:“城郭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纪》:“望气者至南阳,曰:‘气佳哉,郁郁葱葱!”

  • 发上指冠【fā shàng zhǐ guàn】

    成语解释: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 发上冲冠【fā shàng chōng guàn】

    成语解释:犹言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成语出处: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怕死贪生【pà sǐ tān shēng】

    成语解释: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成语出处:《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 生龙活虎【shēng lóng huó hǔ】

    成语解释: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 心平气和【xīn píng qì hé】

    成语解释: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成语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 咬牙切齿【yǎo yá qiè chǐ】

    成语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成语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 朝气蓬勃【zhāo qì péng bó】

    成语解释: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 畏死贪生【wèi sǐ tān shēng】

    成语解释:畏:害怕。害怕死亡,贪恋生存

    成语出处:明·陆采《明珠记·吐衷》:“古人然诺处,重丘山,我怎肯畏死贪生不向前。”

  • 生机盎然【shēng jī àng rán】

    成语解释:充满生气和活力的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6章:“春天来了,满山青绿,遍地黄花,它们都生机盎然,而我为什么要死?”

  • 气数已尽【qì shù yǐ jìn】

    成语解释: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成语出处:聂绀弩《论》:“作恶多端,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

  • 朝气勃勃【zhāo qì bó bó】

    成语解释:朝:早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成语出处: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在革命胜利……的一代,是朝气勃勃的,但是也有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