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沉李浮瓜【chén lǐ fú guā】

    成语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 春风夏雨【chūn fēng xià yǔ】

    成语解释: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簟纹如水【diàn wén rú shuǐ】

    成语解释: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成语出处: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 电闪雷鸣【diàn shǎn léi míng】

    成语解释: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成语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 挥汗如雨【huī hàn rú yǔ】

    成语解释: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 阑风长雨【lán fēng zhàng yǔ】

    成语解释: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亦作“阑风伏雨”。

    成语出处:唐杜甫《秋雨叹》诗之二:“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 阑风伏雨【lán fēng fú yǔ】

    成语解释: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同“阑风长雨”。

    成语出处:清·纳兰性德《菩萨慢》词:“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 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成语解释: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 肉山脯林【ròu shān fǔ lín】

    成语解释: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后比喻宴会的奢侈。

    成语出处: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夏》:“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

  • 热气腾腾【rè qì téng téng】

    成语解释: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十一回:“只见小和用一个小托盘托了几碗盖碗茶,热气腾腾的端过来。”

  • 人间天上【rén jiān tiān shàng】

    成语解释: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成语出处:唐·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 生机勃勃【shēng jī bó bó】

    成语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成语出处: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 铄石流金【shuò shí liú jīn】

    成语解释: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成语出处:《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 烁玉流金【shuò yù liú jīn】

    成语解释: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同“烁石流金”。

    成语出处: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 烁石流金【shuò shí liú jīn】

    成语解释: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成语出处: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烁石流金,晴空万里。”

  • 吴牛喘月【wú niú chuǎn yuè】

    成语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 燕语莺啼【yàn yǔ yīng tí】

    成语解释: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成语出处: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成语出处:《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 寸草不生【cùn cǎo bù shēng】

    成语解释: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 流汗浃背【liú hàn jiā bèi】

    成语解释:①形容出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青琐后集》:“每延英奏对,虽严冬盛寒亦流汗浃背。”

  • 桃红柳绿【táo hóng liǔ lǜ】

    成语解释: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成语出处:唐·王维《田园》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 冬日夏云【dōng rì xià yún】

    成语解释: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成语出处: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 冬温夏凊【dōng wēn xià jìng】

    成语解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

  • 火伞高张【huǒ sǎn gāo zhāng】

    成语解释: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成语出处: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 四时八节【sì shí bā jié】

    成语解释: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成语出处:唐·马总《意林》卷一引《隋巢子》:“鬼神为四时八节以纪育人。”唐·杜甫《短歌行赠四兄》诗:“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 暑雨祁寒【shǔ yǔ qí hán】

    成语解释:夏大雨,冬大寒。后以之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成语出处:《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

  • 五黄六月【wǔ huáng liù yuè】

    成语解释: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 有脚阳春【yǒu jiǎo yáng chūn】

    成语解释: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 枝繁叶茂【zhī fán yè mào】

    成语解释:枝叶繁密茂盛。

    成语出处:明·孙柚《琴心记》:“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小姐枝繁叶茂。”

  • 枝叶扶疏【zhī yè fú shū】

    成语解释:①形容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②比喻分析事理详明缜密。③比喻兴旺发展。

    成语出处:《后汉书·延笃传》:“草木之生,始于萌芽,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末虽繁蔚,致诸根也。”

  • 绿树成荫【lǜ shù chéng yīn】

    成语解释:绿树成荫yīn 也作绿树成阴yīn;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