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春风化雨【chūn fēng huà yǔ】

    成语解释: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

    成语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和蔼可亲【hé ǎi kě qīn】

    成语解释: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后继有人【hòu jì yǒu rén】

    成语解释: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成语出处: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 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

    成语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教无常师【jiào wú cháng shī】

    成语解释: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成语出处:《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 接连不断【jiē lián bù duàn】

    成语解释: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 兢兢业业【jīng jīng yè yè】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 慷慨激昂【kāng kǎi jī áng】

    成语解释: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成语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 良工心苦【liáng gōng xīn kǔ】

    成语解释: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成语出处:唐·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诗:“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 良师益友【liáng shī yì yǒu】

    成语解释: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说丛》:“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

  • 能者为师【néng zhě wéi shī】

    成语解释: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

    成语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

    成语解释: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

    成语解释: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师道尊严【shī dào zūn yán】

    成语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 死而后已【sǐ ér hòu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桃李争妍【táo lǐ zhēng yán】

    成语解释: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春赏燕游堂,桃李争妍。”

  • 先圣先师【xiān shèng xiān shī】

    成语解释:旧时尊称孔子;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

    成语出处:《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 循循善诱【xún xún shàn yòu】

    成语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研桑心计【yán sāng xīn jì】

    成语解释: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成语出处: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 一鸣惊人【yī míng jīng rén】

    成语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

    成语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一字之师【yī zì zhī shī】

    成语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成语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 源源不断【yuán yuán bù duàn】

    成语解释:形容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尊师重道【zūn shī zhòng dào】

    成语解释: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成语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 教导有方【jiào dǎo yǒu fāng】

    成语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成语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 埋头苦干【mái tóu kǔ gàn】

    成语解释: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 门墙桃李【mén qiáng táo lǐ】

    成语解释: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成语出处:《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 默默无闻【mò mò wú wén】

    成语解释: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成语出处:《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 桃李满天下【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尽心尽力【jìn xīn jìn lì】

    成语解释:指费尽心力。

    成语出处:《晋书·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 妙语连珠【miào yǔ lián zhū】

    成语解释: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