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以礼相待【yǐ lǐ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 出门如宾【chū mén rú bīn】

    成语解释:出外做事象接待贵宾那样认真谨慎。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 待人接物【dài rén jiē wù】

    成语解释: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 当头棒喝【dāng tóu bàng hè】

    成语解释: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 冷眼相待【lěng yǎn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用冷淡的态度接待。比喻不欢迎或看不起。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须将好言谏劝丈夫。”

  • 一客不烦二主【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

    成语解释: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2回:“一客不烦二主,你不接济他这一步儿,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 燕金募秀【yān jīn mù xiù】

    成语解释: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后以之为招纳贤士之典。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铎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

  • 一饭三吐哺【yī fàn sān tǔ bǔ】

    成语解释: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成语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

  • 北道主人【běi dào zhǔ rén】

    成语解释: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

    成语出处:《后汉书·邓晨传》:“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邓晨)以一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 东道主人【dōng dào zhǔ rén】

    成语解释: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同“东道主”。

    成语出处:《周书·文帝纪上》:“令亲人蔡儁作牧河济,厚相恩赡,以为东道主人。”

  • 一客不烦两家【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

    成语解释:烦:烦劳,麻烦。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 一沐三握发【yī mù sān wò fà】

    成语解释: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 大喝一声【dà hè yī shēng】

    成语解释: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吧!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