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语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 不足与谋【bù zú yǔ móu】

    成语解释: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不胜桮杓【bù shèng bēi sháo】

    成语解释:?黾bēisháo:桮,古同“杯”,酒具,借指饮酒。指酒量有限,不能再饮。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 才气过人【cái qì guò rén】

    成语解释: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 冲冠眦裂【chōng guàn zì liè】

    成语解释: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

    成语出处: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妒贤嫉能【dù xián jí néng】

    成语解释: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 发指眦裂【fà zhǐ zì liè】

    成语解释: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妇人之仁【fù rén zhī rén】

    成语解释: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 各自为战【gè zì wéi zhàn】

    成语解释: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 嫉闲妒能【jí xián dù néng】

    成语解释:嫉、妒: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 江东父老【jiāng dōng fù lǎo】

    成语解释: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 决一雌雄【jué yī cí xióng】

    成语解释:雌雄:比喻高低、胜负。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奴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 嫉贤妒能【jí xián dù néng】

    成语解释: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三》:“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 慷慨悲歌【kāng kǎi bēi gē】

    成语解释: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 劳苦功高【láo kǔ gōng gāo】

    成语解释: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

  • 力可拔山【lì kě bá shān】

    成语解释: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成语出处: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力能扛鼎【lì néng gāng dǐng】

    成语解释: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判若鸿沟【pàn ruò hóng gōu】

    成语解释: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 弃书捐剑【qì shū juān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 三户亡秦【sān hù wáng qín】

    成语解释: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成语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成语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 天下汹汹【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成语解释: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 亡秦三户【wáng qín sān hù】

    成语解释: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项庄舞剑【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成语出处: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 一决雌雄【yī jué cí xióng】

    成语解释: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 约法三章【yuè fǎ sān zhāng】

    成语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 异军特起【yì jūn tè qǐ】

    成语解释:另组一支军队,自树一帜。比喻突然兴起的新生力量。亦作异军突起。

    成语出处: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六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 自欺欺人【zì qī qī rén】

    成语解释: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 彘肩斗酒【zhì jiān dòu jiǔ】

    成语解释: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

  • 不胜杯杓【bù shèng bēi sháo】

    成语解释:不胜:经不起。杓:舀东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已经醉了。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 沐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

    成语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取而代之【qǔ é dài zhī】

    成语解释: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咸阳一炬【xián yáng yī jǔ】

    成语解释:咸阳: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为火焚。咸阳的一把大火。指项羽率军到咸阳后将秦宫全部烧毁。泛指一把火烧光。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 妒能害贤【dù néng hài xián】

    成语解释: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