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知自爱【bù zhī zì ài】

    成语解释:不知道爱惜自己。

    成语出处:

  • 草草了事【cǎo cǎo liǎo shì】

    成语解释: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成语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实录》:“陈文端请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务于详备,一志多至四五十万余言。未几,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 草草收兵【cǎo cǎo shōu bīng】

    成语解释: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成语出处:欧阳山《苦斗》:“张发奎刚占领了那个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许多,正是咱们的人活动的好机会,——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个赤卫队员么?”

  • 大而化之【dà ér huà zhī】

    成语解释: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

  • 丢三落四【diū sān là sì】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 凤毛麟角【fèng máo lín jiǎo】

    成语解释: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敷衍了事【fū yǎn liǎo shì】

    成语解释: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后磕头的,也有磕起头来,再作一个揖的。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

  • 敷衍塞责【fū yǎn sè zé】

    成语解释:塞责: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成语出处:清 张集磬《道咸宦海见闻录》:“而严令愿为恪遵,委勘几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

  • 浮光掠影【fú guāng lüè yǐng】

    成语解释: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成语出处: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 马马虎虎【mǎ mǎ hǔ hǔ】

    成语解释: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 马上看花【mǎ shàng kàn huā】

    成语解释: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杯缘》:“分明马上看花,但过眼即忘,何尝在意。”

  • 跑马观花【pǎo mǎ guān huā】

    成语解释: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

    成语出处:语出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浅尝辄止【qiǎn cháng zhé zhǐ】

    成语解释: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成语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 蜻蜓点水【qīng tíng diǎn shuǐ】

    成语解释: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成语出处: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成语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 岁月蹉跎【suì yuè cuō tuó】

    成语解释:指无所作为地把时间荒废掉了。

    成语出处:明·张凤翼《灌园记·君后授衣》:“倘我不能报复而死,埋没了龙家的豹韬,枉蹉跎岁月一死鸿毛。”

  • 拖泥带水【tuō ní dài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成语出处:宋《碧岩录》卷一:“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宋·释道元《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

  • 玩物丧志【wán wù sàng zhì】

    成语解释:玩:玩赏;丧:丧失;志:志气。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成语出处:《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 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

    成语解释: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 萎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

    成语解释: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 心猿意马【xīn yuán yì mǎ】

    成语解释: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成语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 虚与委蛇【xū yǔ wēi yí】

    成语解释: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成语出处:《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 自暴自弃【zì bào zì qì】

    成语解释: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走马观花【zǒu mǎ guān huā】

    成语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成语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走马看花【zǒu mǎ kàn huā】

    成语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成语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自甘堕落【zì gān duò luò】

    成语解释: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你前程有在,但须澄心猛省,不可自甘堕落。”

  • 不学无术【bù xué wú shù】

    成语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 粗心大意【cū xīn dà yì】

    成语解释: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成语出处:宋·张洪《朱子读书法·一·熟读精思》:“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意去理会……粗心大气不得。”

  • 粗枝大叶【cū zhī dà yè】

    成语解释: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 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

    成语解释: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成语出处:晋·阮籍《咏怀》诗:“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 名落孙山【míng luò sūn shān】

    成语解释: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成语出处: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 三心二意【sān xīn èr yì】

    成语解释: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 粗株大叶【cū zhū dà yè】

    成语解释:粗:粗疏,粗略。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比喻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细致

    成语出处:明·文征明《题沈石田临王叔明小景》:“小景至四十外始拓为大幅,粗株大叶,草草而成。”

  • 老大徒伤【lǎo dà tú shāng】

    成语解释: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成语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老大徒伤悲【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成语解释: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成语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