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背信弃义【bèi xìn qì yì】

    成语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成语出处:《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 碧血丹心【bì xuè dān xīn】

    成语解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不足为据【bù zú wéi jù】

    成语解释: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成语出处:宋·刘安世《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 背义负信【bèi yù fù xìn】

    成语解释: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成语出处:见“背信弃义”。

  • 宾客盈门【bīn kè yíng mén】

    成语解释:指来客很多。

    成语出处:《旧唐书·窦威传》:“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

  • 惨无人道【cǎn wú rén dào】

    成语解释: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成语出处: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伤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

    成语解释: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 丹心碧血【dān xīn bì xuè】

    成语解释:丹心:红心、忠心。碧血:血化为碧玉。碧:青绿色的宝石,表示血的珍贵。赤诚的忠心,宝贵的鲜血。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 恩将仇报【ēn jiāng chóu bào】

    成语解释: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奴字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

  • 尔虞我诈【ěr yú wǒ zhà】

    成语解释: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翻云覆雨【fān yún fù yǔ】

    成语解释: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成语出处: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反复无常【fǎn fù wú cháng】

    成语解释: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成语出处: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 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佛口蛇心【fó kǒu shé xīn】

    成语解释: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 附庸风雅【fù yōng fēng yǎ】

    成语解释: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 干名采誉【gān míng cǎi yù】

    成语解释:干:求;采:取。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

    成语出处:《汉书·终军传》:“偃已前三奏,无诏,不惟所为不许,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 狗仗人势【gǒu zhàng rén shì】

    成语解释: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成语出处:明·李开元《宝剑记》第五出:“(丑白)他怕怎的?(净白)他怕我狗仗人势。”

  • 苟合取容【gǒu hé qǔ ān】

    成语解释: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 沽名钓誉【gū míng diào yù】

    成语解释: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成语出处:《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 骨肉相连【gǔ ròu xiāng lián】

    成语解释: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成语出处:《北齐书 杨愔传》:“常山玉以砖叩头,进而言曰:‘臣与陛下骨肉相连。’”

  • 故作高深【gù zuò gāo shēn】

    成语解释: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成语出处:

  • 故弄玄虚【gù nòng xuán xū】

    成语解释: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 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 鬼头鬼脑【guǐ tóu guǐ nǎo】

    成语解释: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就悄悄向那小小厮说,叫把管租的管家叫了两个进来。又鬼头鬼脑,不知说了些甚么,便叫请出大爷来。”

  • 诡计多端【guǐ jì duō duān】

    成语解释: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 过河拆桥【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语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 狗肺狼心【gǒu fèi láng xīn】

    成语解释: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同“狼心狗肺”。

    成语出处:昆曲《十五贯》第二场:“谋财害命拐女人,狗肺狼心!”

  • 挂羊头卖狗肉【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成语解释: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 好大喜功【hào dà xǐ gōng】

    成语解释: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成语出处:宋·罗泌《路史·前纪》卷四:“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 何患无辞【hé huàn wú cí】

    成语解释: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 横眉竖眼【héng méi shù yǎn】

    成语解释: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

    成语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来了长安一个半月,在我面前,总看见你横眉竖眼,满脸的怨气。”

  • 胡说八道【hú shuō bā dào】

    成语解释: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乱道,会甚么悬丝诊脉!”

  • 虎视眈眈【hǔ shì dān dān】

    成语解释: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成语出处:《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 华而不实【huá ér bù shí】

    成语解释: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 祸国殃民【huò guó yāng mín】

    成语解释: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成语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