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白日见鬼【bái rì jiàn guǐ】

    成语解释: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成语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 不顾一切【bù gù yī qiè】

    成语解释:什么都不顾。

    成语出处: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 粗风暴雨【cū fēng bào yǔ】

    成语解释: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

  • 电闪雷鸣【diàn shǎn léi míng】

    成语解释: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成语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 风潇雨晦【fēng xiāo yǔ huì】

    成语解释: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成语出处:《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 风雨交加【fēng yǔ jiāo jiā】

    成语解释: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成语出处: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 风雨飘摇【fēng yǔ piāo yáo】

    成语解释:飘摇:飘荡。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成语出处:《诗经·豳风·鸱号》:“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

  • 风雨凄凄【fēng yǔ qī qī】

    成语解释: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 风雨如晦【fēng yǔ rú huì】

    成语解释: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风驰雨骤【fēng chí yǔ zhòu】

    成语解释:形容像风雨一样迅捷猛烈。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梁书·谢彦章传》:“每敦阵整旅,左旋右抽,虽风驰雨骤,亦无以喻其迅捷也,故当时骑士咸乐为用。”

  • 风雨晦暝【fēng yǔ huì míng】

    成语解释:指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成语出处:唐·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

  • 和风细雨【hé fēng xì yǔ】

    成语解释: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成语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急风暴雨【jí fēng bào yǔ】

    成语解释:急: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 狂风骤雨【kuáng fēng zhòu yǔ】

    成语解释: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列风淫雨【liè fēng yín yǔ】

    成语解释: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 阑风伏雨【lán fēng fú yǔ】

    成语解释: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同“阑风长雨”。

    成语出处:清·纳兰性德《菩萨慢》词:“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 鸟语花香【niǎo yǔ huā xiāng】

    成语解释: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 铺天盖地【pū tiān gài dì】

    成语解释: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

    成语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 飘风急雨【piāo fēng jí yǔ】

    成语解释: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飘风暴雨”。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 瓢泼大雨【piáo pō dà yǔ】

    成语解释: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不大一会,瓢泼大雨到来了,夹着炸雷和闪电,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顺着道沿走。”

  • 倾盆大雨【qīng pén dà yǔ】

    成语解释: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成语出处: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声势浩大【shēng shì hào dà】

    成语解释: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 铜墙铁壁【tóng qiáng tiě bì】

    成语解释: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 银河倒泻【yín hé dào xiè】

    成语解释: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成语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

    成语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成语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 骤风暴雨【zhòu fēng bào yǔ】

    成语解释: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成语出处: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 骤雨狂风【zhòu yǔ kuáng fēng】

    成语解释: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成语出处:《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臯、钱起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 暴风骤雨【bào fēng zhòu yǔ】

    成语解释: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从天而降【cóng tiān ér jiàng】

    成语解释:降:下落。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成语出处:《汉书·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 暴风疾雨【bào fēng jí yǔ】

    成语解释: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成语出处:《清史稿·灾异志三》:“[同治]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死兵民无数。”

  • 疾风暴雨【jí fēng bào yǔ】

    成语解释: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 狂风暴雨【kuáng fēng bào yǔ】

    成语解释: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暴雨。”

  • 滂沱大雨【páng tuó dà yǔ】

    成语解释: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成语出处:《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 三天两头【sān tiān liǎng tóu】

    成语解释: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成语出处: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 暑雨祁寒【shǔ yǔ qí hán】

    成语解释:夏大雨,冬大寒。后以之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成语出处:《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