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里挑一【bǎi lǐ tiāo yī】

    成语解释: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 半斤八两【bàn jīn bā liǎng】

    成语解释: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语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 兵临城下【bīng lín chéng xià】

    成语解释: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 范书》第一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

  • 八仙过海【bā xiān guò hǎi】

    成语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 此地无银三百两【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成语解释: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成语出处: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 掂斤播两【diān jīn bō liǎng】

    成语解释:掂、播:托在掌上试轻重。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计较。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任凭人说短论长,他不怕掂斤播两。”

  • 国色天香【guó sè tiān xiāng】

    成语解释: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成语出处: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 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

    成语解释: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成语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 汉贼不两立【hàn zéi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比喻有我无你。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 花花公子【huā huā gōng zǐ】

    成语解释:指衣着华丽,只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弟。

    成语出处:清 翟灏《通俗编 卷一 俚语对句》:“好好先生,花花公子。”

  • 黄道吉日【huáng dào jí rì】

    成语解释:迷信的人认为可以办事的吉利日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今日是皇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敦请太师入朝授禅。”

  • 绘声绘影【huì shēng huì yǐng】

    成语解释: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成语出处: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绘声绘影,字字阴森,绿人毛发,真乃笔端有鬼。”

  • 皆大欢喜【jiē dà huān xǐ】

    成语解释:人人都高兴满意。

    成语出处:《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守奉行。”

  • 金蝉脱壳【jīn chán tuō qiào】

    成语解释: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金蝉脱壳这一个谎。”

  • 金玉良缘【jīn yù liáng yuán】

    成语解释: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成语出处:都道是~,俺只念木石前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 进退两难【jǐn tuì liǎng nán】

    成语解释: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成语出处:宋·李靖《卫公兵法》:“凡攻城之兵……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师逼追。”

  • 两败俱伤【liǎng bài jù shāng】

    成语解释: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 两面三刀【liǎng miàn sān dāo】

    成语解释: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成语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 两全其美【liǎng quán qí měi】

    成语解释: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 两袖清风【liǎng xiù qīng fēng】

    成语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 判若两人【pàn ruò liǎng rén】

    成语解释: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象两个人一样。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 情非得已【qíng fēi dé yǐ】

    成语解释:指情况出于不得已。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系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

  • 人财两空【rén cái liǎng kōng】

    成语解释: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他有偌多的东西在我担里,我若同了这带脚的货去,前途被他喊破,可不人财两失。”

  • 三长两短【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成语解释: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成语出处:明·范文若《鸳鸯棒·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 三三两两【sān sān liǎng liǎng】

    成语解释: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成语出处: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晋人《娇女》诗:“鱼行不独自,三三两两俱。”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词:“袖手旁观初未说,两两三三而已。”

  • 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

    成语解释: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 势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 偷天换日【tōu tiān huàn rì】

    成语解释: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且说尹子崇自从做了这一番偷天换日的大事业,等到银子到手,便把原有的股东一齐写信去招呼。”

  • 卧虎藏龙【wò hǔ cáng lóng】

    成语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无精打采【wú jīng dǎ cǎi】

    成语解释: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 相亲相爱【xiāng qīn xiāng ài】

    成语解释: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 逍遥法外【xiāo yáo fǎ wài】

    成语解释: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成语出处:南朝 梁 萧统《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之两卷,恍惚怀中。”

  • 行尸走肉【xíng shī zǒu ròu】

    成语解释: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成语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一刀两断【yī dāo liǎng duàn】

    成语解释: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语类》卷四十四:“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