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闲自在【ān xián zì zài】

    成语解释: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能自已【bù néng zì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 处之泰然【chǔ zhī tài rán】

    成语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 从容自若【cóng róng zì ruò】

    成语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成语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 得其三昧【dé qí sān mèi】

    成语解释: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成语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 动荡不安【dòng dàng bù ān】

    成语解释: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成语出处: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 动荡不定【dòng dàng bù dìng】

    成语解释: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 方寸不乱【fāng cùn bù luàn】

    成语解释: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成语出处: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徇日,方寸不乱。”

  • 风和日暖【fēng hé rì nuǎn】

    成语解释: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成语出处:宋·刘斧《青琐高义·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 风平波息【fēng píng bō xī】

    成语解释:风和波浪都没有。比喻平静无事。

    成语出处:《四海记·祖师复下凡间救苦》:“武当山祖师大显威灵,逢难救难,遇危救危,四海风平波息,发感神威。”

  • 风平浪静【fēng píng làng jìng】

    成语解释: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 风雨如晦【fēng yǔ rú huì】

    成语解释: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纶巾羽扇【guān jīn yǔ shàn】

    成语解释: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古井不波【gǔ jǐng bù bō】

    成语解释:古井:枯竭的老井。波:波澜。枯竭的老井已不会再起波澜。比喻心境沉寂,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动感情。旧时指寡妇不思再嫁。亦作“古井无波”、“无波古井”。

    成语出处:

  • 海晏河清【hǎi yàn hé qīng】

    成语解释: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 河清海晏【hé qīng hǎi yàn】

    成语解释: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 灰飞烟灭【huī fēi yān miè】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近乡情怯【jìn xiāng qíng qiè】

    成语解释: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成语出处: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惊魂未定【jīng hún wèi dìng】

    成语解释: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静极思动【jìng jí sī dòng】

    成语解释: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 静影沉璧【jìng yǐng chén bì】

    成语解释: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成语出处:

  • 举棋若定【jǔ qí ruò dìng】

    成语解释: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成语出处: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 狼烟四起【láng yān sì qǐ】

    成语解释: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 老僧入定【lǎo sēng rù dìng】

    成语解释: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0回:“却是个黑瘦老者,危然端坐,仿佛老僧入定一样。”

  • 平心静气【píng xīn jìng qì】

    成语解释: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 平风静浪【píng fēng jìng làng】

    成语解释:风平浪静。多以喻平静无事。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8回:“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

  • 清心寡欲【qīng xīn guǎ yù】

    成语解释: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成语出处:《后汉书·任隗传》:“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

  • 若无其事【ruò wú qí shì】

    成语解释: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 日和风暖【rì hé fēng nuǎn】

    成语解释:风很平静,阳光暖人。同“日暖风和”。

    成语出处:宋·范纯仁《鹧鸪天·和韩持国》词:“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 日暖风和【rì nuǎn fēng hé】

    成语解释: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成语出处:宋·刘斧《青琐高义·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 如无其事【rú wú qí shì】

    成语解释: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统领听不见,庄大老爷也听不见,就作为如无其事,不去提他了。”

  • 神色不动【shén sè bù dòng】

    成语解释: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 神色不惊【shén sè bù jīng】

    成语解释: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 神意自若【shén yì zì ruò】

    成语解释: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同“神色自若”。

    成语出处:金·王若虚《哀雁调》:“宰夫砺刃而欲前,坐客垂涎而思噬,而犹神意自若,低回睥睨不知祸期之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