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唉声叹气【āi shēng tàn qì】

    成语解释: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 黯然销魂【àn rán xiāo hún】

    成语解释: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黯然神伤【àn rán shén shāng】

    成语解释: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 悲痛欲绝【bē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车殆马烦【chē dài mǎ fán】

    成语解释: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 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多愁善感【duō chóu shàn gǎn】

    成语解释: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凤狂龙躁【fèng kuáng lóng zào】

    成语解释: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成语出处:唐·韩偓《喜凉》诗:“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

  • 灰心丧气【huī xīn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 竭智尽忠【jié zhì jìn zhōng】

    成语解释:用尽智力,竭尽忠诚。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 泣不成声【qǐ bù chéng shēng】

    成语解释: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成语出处:《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

  • 热锅上的蚂蚁【rè guō shàng de mǎ yǐ】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成语出处:

  • 热锅上蝼蚁【rè guō shàng lóu yǐ】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成语出处:《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壁厢太子与杨素,是热锅上蝼蚁,盼不到一个消息。”

  • 热锅上蚂蚁【rè guō shàng mǎ yǐ】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艰困、惶急不安的人。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一霎时犹如热锅上蚂蚁一般,茶饭无心,坐立不定,好生难过,一直等到旁黑,跟班的又出去打听,不多一刻,只见垂头丧气而回。”

  • 潸然泪下【shān rán lèi xià】

    成语解释: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大东》:“潸焉出涕。”

  • 提心吊胆【tí xīn diào dǎn】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痛不欲生【tòng bù yù shēng】

    成语解释: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成语出处: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心安理得【xīn ān lǐ dé】

    成语解释: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 心烦意乱【xīn fán yì luàn】

    成语解释:意:心思。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成语出处:《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成语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 心乱如麻【xīn luàn rú má】

    成语解释:心里乱得象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成语出处:元·五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金圣叹批:“此其心乱如麻可知也。”

  • 心灰意冷【xīn huī yì lěng】

    成语解释: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 心如刀割【xīn rú dāo gē】

    成语解释: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 心猿意马【xīn yuán yì mǎ】

    成语解释: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成语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 心神不定【xīn shén bù dìng】

    成语解释: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 心烦虑乱【xīn fán lǜ luàn】

    成语解释: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同“心烦意乱”。

    成语出处:汉·蔡邕《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臣是以宵寝晨兴,叩膺增叹,心烦虑乱,喘呼息吸。”

  • 心劳意攘【xīn láo yì rǎng】

    成语解释:犹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成语出处:元·刘庭信《端正好·金钱问卜》:“一见了神魂飘荡,不由我心劳意攘。”

  • 忧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

    成语解释: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成语出处:《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 坐立不安【zuò lì bù ān】

    成语解释: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 愁眉不展【chóu méi bù zhān】

    成语解释:展:舒展。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杯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 闷闷不乐【mèn mèn bù lè】

    成语解释: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 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

    成语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 郁郁寡欢【yù yù guǎ huān】

    成语解释:郁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 心慌意乱【xīn huāng yì luàn】

    成语解释: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 焦躁不安【jiāo zào bù ān】

    成语解释: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躁:烦躁 焦:焦虑 安:平静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