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莫大于心死【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成语解释: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唉声叹气【āi shēng tàn qì】

    成语解释: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 黯然伤神【àn rán shāng shén】

    成语解释: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 sè】

    成语解释: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然,失色貌”

  • 黯然销魂【àn rán xiāo hún】

    成语解释: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哀声叹气【āi shēng tàn qì】

    成语解释: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 黯然神伤【àn rán shén shāng】

    成语解释: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 百念皆灰【bǎi niàn jiē huī】

    成语解释: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成语出处: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 百无聊赖【bǎi wú liáo lài】

    成语解释: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成语出处:汉·蔡琰《悲愤》诗:“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 悲痛欲绝【bē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怅然若失【chà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 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愁红惨绿【chóu hóng cǎn lü】

    成语解释: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成语出处:宋·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宋·辛弃疾《鹧鸪天·赋牡丹》词:“愁红惨绿今宵看,恰似吴宫教阵图。”

  • 触景伤情【chù jǐng shāng qíng】

    成语解释: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伤:悲哀。

    成语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一路上鸟啼花落,触景伤情。”

  • 触物伤情【chù wù shāng qíng】

    成语解释: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 大失人望【dà shī rén wàng】

    成语解释: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大失所望【dà shī suǒ wàng】

    成语解释: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大喜过望【dà xǐ guò wàng】

    成语解释: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成语出处:《汉书·黥布传》:“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 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成语解释: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成语出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豪情壮志【háo qíng zhuàng zhì】

    成语解释: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 灰头土面【huī tóu tǔ miàn】

    成语解释: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灰头土面,带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为马,非唯孤负先圣,亦乃埋没己灵。”

  • 灰心槁形【huī xīn gǎo xíng】

    成语解释:形容意志消沉,形体枯槁。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灰心丧气【huī xīn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 皆大欢喜【jiē dà huān xǐ】

    成语解释:人人都高兴满意。

    成语出处:《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守奉行。”

  • 枯木死灰【kū mù sǐ huī】

    成语解释: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泪下如雨【lèi xià rú yǔ】

    成语解释: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成语出处: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有时登高望鄠社,悲歌仰天泪如雨。”

  • 暮气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

    成语解释:暮气:黄昏时的烟霭;沉沉:低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成语出处:宋·陆游《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楼堞参差暮气昏。”

  • 披发入山【pī fā rù shān】

    成语解释:指离开俗世而隐居。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 穷愁潦倒【qióng chóu liáo dǎo】

    成语解释: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

  • 万念俱灰【wàn niàn jù huī】

    成语解释: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成语出处: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 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

    成语解释: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萎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

    成语解释: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 无动于衷【wú dòng yú zhōng】

    成语解释: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 无精打采【wú jīng dǎ cǎi】

    成语解释: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 无可奈何花落去【wú kě nài hé huā luò qù】

    成语解释: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成语出处: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