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白虹贯日【bái hóng guàn rì】

    成语解释: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 百里挑一【bǎi lǐ tiāo yī】

    成语解释: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 奔逸绝尘【bēn yì jué chén】

    成语解释: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其后矣。”

  • 不见经传【bù jiàn jīng zhuàn】

    成语解释: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

  • 拔群出萃【bá qún chū cuì】

    成语解释:高出众人。多指才能。

    成语出处:《晋书·夏侯湛传》:“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当显举,进不能拔群出萃,却不能抗排当世。

  • 拔类超群【bá lèi chāo qún】

    成语解释:同“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常鳞凡介【cháng lín fán jiè】

    成语解释:一般的鱼类、贝类。比喻平凡的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俦也。”

  • 大模大样【dà mó dà yàng】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三出:“又见他烈烈轰轰,呼呼喝喝,大模大样,前遮后拥,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

  • 凡夫肉眼【fán fū ròu yǎn】

    成语解释: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见识。

    成语出处:《法华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唐·玄奘译《赞弥勒四礼文》:“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

  • 凡夫俗子【fán fū sú zǐ】

    成语解释:泛指平庸的人。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瞧我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梦都没有一个。”

  • 鸿鹄之志【hóng hú zhī zhì】

    成语解释: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碌碌无奇【lù lù wú qí】

    成语解释:平凡,无特殊才能。

    成语出处:但闻负天下之大名,心有高天下之大才,方足以当之。若碌碌无奇,未免取天下之笑。 《平山冷燕》第十八回

  • 平淡无奇【píng dàn wú qí】

    成语解释: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说得也平淡无奇。”

  • 其貌不扬【qí mào bù yáng】

    成语解释: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杜预注:“颜貌不显扬。”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 人才出众【rén cái chū zhòng】

    成语解释: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 雅俗共赏【yǎ sú gòng shǎng】

    成语解释: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成语出处: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

    成语解释: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成语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燕雀安知鸿鹄志【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

    成语解释: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标新立异【biāo xīn lì yì】

    成语解释: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于众贤之外。”

  • 拔丛出类【bá cóng chū lèi】

    成语解释:犹言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成语出处:《宋书·孝义传·潘综》:“二子微猷,弥久弥芳。拔丛出类,景行朝阳。”

  • 拔萃出类【bá cuì chū lèi】

    成语解释:同“出类拔萃”。指高出众人。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出类拔萃【chū lèi bá cuì】

    成语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默默无闻【mò mò wú wén】

    成语解释: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成语出处:《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 与众不同【yǔ zhòng bù tóng】

    成语解释:跟大家不一样。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

  • 鳌里夺尊【áo lǐ duó zūn】

    成语解释:犹言出类拔萃。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仿佛觉出自己是鳌里夺尊的一位老英雄。”

  • 无名小辈【wú míng xiǎo bèi】

    成语解释:对平凡人物的蔑称。

    成语出处:《龙图耳象》第92回:“俺只道是蓝骁那厮,原来是个无名小辈!”

  • 燕雀岂知雕鹗志【yàn què qǐ zhī diāo è zhì】

    成语解释: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岂知雕鹗志,顽童不解老仙机。”

  • 貌不惊人【mào bù jīng rén】

    成语解释: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1回:“看你这般人不出众,貌不惊人,有何本事,要想做状元么?”

  • 普普通通【pǔ pǔ tōng tōng】

    成语解释:指平常的,一般的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0回:“这一声,在别人听来只是普普通通的声气,不晓得什么道理,一进月英耳朵就宛如当头起个青天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