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生恶死【ài shēng wù sǐ】

    成语解释: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 百死一生【bǎi sǐ yī shēng】

    成语解释: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成语出处:《北齐书·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 成仁取义【chéng rén qǔ yì】

    成语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

    成语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垂死挣扎【chuí sǐ zhēng zhá】

    成语解释:垂:将近。临死前的挣扎,妄想延长生命。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他这会儿真的熬到了垂死挣扎的时刻。”

  • 酬功给效【chóu gōng gěi xiào】

    成语解释:效,呈献,献出(生命者)。指赏赐有功劳者。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随帝部卒入城,检纳干戈,酬功给效。”

  • 当机立断【dāng jī lì duàn】

    成语解释: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成语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得意洋洋【dé yì yáng yáng】

    成语解释: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洞察一切【dòng chá yī qiè】

    成语解释: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 毒蛇猛兽【dú shé měng shòu】

    成语解释: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成语出处: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

  • 粉身碎骨【fěn shēn suì gǔ】

    成语解释: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 粉骨捐躯【fěn gǔ juān qū】

    成语解释:指粉身碎骨,献出生命。

    成语出处:唐·杜牧《又谢赐批答表》:“势当戮力尽瘁,粉骨捐躯,知无不为,见死宁避!”

  • 粉骨碎身【fěn gǔ suì shēn】

    成语解释:指身躯粉碎,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兰孙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

  • 粉身灰骨【fěn shēn huī gǔ】

    成语解释: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同“粉身碎骨”。

    成语出处:唐·张鷟《游仙窟》:“玉馔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 苟全性命【gǒu quán xìng mìng】

    成语解释: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孤注一掷【gū z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

    成语出处:《宋史·寇准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

  • 骨瘦如柴【gǔ shòu rú chái】

    成语解释:形容消瘦到极点。

    成语出处:宋·陆佃《埤雅·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瘦,故谓之豺。”

  • 甘冒虎口【gān mào hǔ kǒu】

    成语解释:指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 割肉饲虎【gē ròu sì hǔ】

    成语解释: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 虎口逃生【hǔ kǒu táo shēng】

    成语解释: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 好生之德【hào shēng zhī dé】

    成语解释:好生:爱惜生灵。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 灰躯糜骨【huī qū mí gǔ】

    成语解释:犹言粉身碎骨。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 劫后余生【jié hòu yú shēng】

    成语解释: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成语出处: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寄怀许仙屏中丞四首》:“归飞越鸟恋南枝,劫后余生叹数奇。”

  • 救死扶伤【jiù sǐ fú shāng】

    成语解释: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 捐躯殉国【juān qù xùn guó】

    成语解释: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

    成语出处: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 捐躯赴难【juān qū fù nàn】

    成语解释: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见危致命【jiàn wēi zhì mìng】

    成语解释: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 救死扶危【jiù sǐ fú wēi】

    成语解释:救护生命垂危者,照顾危亡者。

    成语出处:唐·张鷟《龙筋凤髓判·左右骁卫》:“重人贱畜,往哲之嘉猷;救死扶危,明王之盛事。”

  • 据图刎首【jù tú wěn shǒu】

    成语解释:谓贪图未得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成语出处:《文子·上义》:“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虽愚者不为,身贵于天下也。”

  • 捐身徇义【juān shēn xùn yì】

    成语解释: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宋·岳飞《申司进兵状》:“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 枯木再生【kū mù zài shēng】

    成语解释: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成语出处: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 慷慨捐生【kāng kǎi juān shēng】

    成语解释:慷慨:意气激昂。捐生:舍弃生命。正义凛然地献出生命。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埋玉》:“娘娘既慷慨捐生,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勉强割恩罢!”

  • 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

    成语解释: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一眼看见喜媚乌云散乱,气喘吁吁。”

  • 取义成仁【qǔ yì chéng rén】

    成语解释: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全身远害【quán shēn yuǎn hài】

    成语解释:远:离。保全生命,远离灾害、危害之地。亦作“远害全身”、“全身远祸”、“潜身远祸”。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