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捕风捉影【bǔ fēng zhuō yǐng】

    成语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成语出处:《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 表里不一【biǎo lǐ bù yī】

    成语解释: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成语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 不仁不义【bù rén bù yì】

    成语解释: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 待人接物【dài rén jiē wù】

    成语解释: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 躲躲闪闪【duǒ duǒ shǎn shǎn】

    成语解释: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 诡计多端【guǐ jì duō duān】

    成语解释: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 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

    成语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成语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 含糊其辞【hán hú qí cí】

    成语解释: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成语出处:宋·袁燮《絜斋集》第十八卷:“是非予夺,多含糊其辞;公则不然,可则曰可,否则曰否。”

  • 花言巧语【huā yán qiǎo yǔ】

    成语解释: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话里有话【huà lǐ yǒu huà】

    成语解释: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第一百十回:“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

  • 挤眉弄眼【jǐ méi nòng yǎn】

    成语解释:用眼睛、眉毛示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回:“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

  • 假仁假义【jiǎ rén jiǎ yì】

    成语解释:伪装仁慈善良。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历代一·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 坚持不渝【jiān chí bù yú】

    成语解释: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成语出处:

  • 镜花水月【jìng huā shuǐ yuè】

    成语解释: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 居心不良【jū xīn bù liáng】

    成语解释: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 恪守不渝【kè shǒu bù yú】

    成语解释: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成语出处:

  • 快人快语【kuài rén kuài yǔ】

    成语解释:直爽的人说直爽的话。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 老奸巨滑【lǎo jiān jù huá】

    成语解释:形容世故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开元二十五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宋史·食货志上六》:“老奸巨滑,匿身州县,舞法扰民。”

  • 李代桃僵【lǐ dài táo jiāng】

    成语解释: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成语出处:古乐府诗《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深相待,兄弟还相忘。”

  • 烂漫天真【làn màn tiān zhēn】

    成语解释:形容心地纯真,不虚伪。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李太白着宫锦袍醉眠长安市上,纯是烂漫天真,千古岂容第二人装点此蕃举动。”

  • 目中无人【mù zhōng wú rén】

    成语解释: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 猫哭老鼠【māo kū lǎo shǔ】

    成语解释:比喻假慈悲。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俚语对句》:“鸭见砻糠空欢喜,猫哭老鼠假慈悲。”

  • 能说会道【néng shuō huì dào】

    成语解释:形容很会讲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 旁敲侧击【páng qiāo cè jī】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 巧言令色【qiǎo yán lìng sè】

    成语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成语出处:《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 饶有风趣【ráo yǒu fēng qù】

    成语解释:很有风趣。

    成语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1章:“韩燕来觉着山地里春天不但来得早,而且饶有风趣。”

  • 煞有介事【shà yǒu jiè shì】

    成语解释: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 陆九渊《语录下》:“先生曰:‘某何尝不教人读书,不知此后煞有甚事。’”

  • 生气勃勃【shēng qì bó bó】

    成语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 始终不渝【shǐ zhōng bù yú】

    成语解释:渝: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偷梁换柱【tōu liáng huàn zhù】

    成语解释: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

  • 偷天换日【tōu tiān huàn rì】

    成语解释: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且说尹子崇自从做了这一番偷天换日的大事业,等到银子到手,便把原有的股东一齐写信去招呼。”

  • 温文尔雅【wēn wén ěr yǎ】

    成语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温良恭俭让【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成语解释: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 无风起浪【wú fēng qǐ làng】

    成语解释: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成语出处: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洋澜左蠡,无风浪起。”

  • 无拘无束【wú jū wú shù】

    成语解释: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