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冷不热【bù lěng bù rè】

    成语解释: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便见他一只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巴金《寒夜》三:“这一天是这个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热的好天。”

  • 得寸进尺【dé cùn jìn chǐ】

    成语解释: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 敷衍了事【fū yǎn liǎo shì】

    成语解释: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后磕头的,也有磕起头来,再作一个揖的。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

  • 过犹不及【guò yóu bù jí】

    成语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恰到好处【qià dào hǎo chù】

    成语解释: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成语出处: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 恰如其分【qià rú qí fèn】

    成语解释: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 适可而止【shì kě ér zhǐ】

    成语解释: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成语出处:《论语·乡党》:“不多食”宋·朱熹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 贪得无厌【tān dé wú yàn】

    成语解释: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婪无厌,忿类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