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耳听八方【ěr tīng bā fāng】

    成语解释: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成语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成语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 蜻蜓点水【qīng tíng diǎn shuǐ】

    成语解释: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成语出处: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曲不离口【qǔ bù lí kǒu】

    成语解释:意指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成语出处:朱自清《论诵读》:“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才有效用;‘曲不离口’,诵读也是一样道理。”

  • 势如破竹【shì rú pò zhú】

    成语解释: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成语出处:《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十八般武艺【shí bā bān wǔ yì】

    成语解释: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

    成语出处: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

  • 行云流水【xíng yún liú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 眼观六路【yǎn guān liù lù】

    成语解释: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直捣黄龙【zhí dǎo huáng lóng】

    成语解释: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成语出处:《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 泰山压顶【tài shān yā dǐng】

    成语解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成语出处:明 贾凫西《木皮词 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

  • 拳不离手【quán bù lí shǒu】

    成语解释:拳:拳术。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勤学苦练,长期坚持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七回:“果真拳不离手,待我歇息片时再舞。”

  • 花拳绣腿【huā quán xiù tuǐ】

    成语解释: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9回:“只见张国乾缚得花拳绣腿,戚光祖、戚继祖两个教师在后面跟着,走上台来,两边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