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暗渡陈仓【àn dù chén cāng】

    成语解释: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 按捺不住【àn nà bù zhù】

    成语解释: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 百战百胜【bǎi zhàn bǎi shèng】

    成语解释: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 百战不殆【bǎi zhàn bù dài】

    成语解释: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背城借一【bèi chéng jiè yī】

    成语解释: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 背城一战【bèi chéng yī zhàn】

    成语解释: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语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 兵荒马乱【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解释: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兵连祸结【bīng lián huò jié】

    成语解释: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成语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 兵戎相见【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成语解释: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 报仇雪耻【bào chóu xuě chǐ】

    成语解释:指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九八回:“主女琼英,素有报仇雪耻之志。”

  •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成语解释: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诚心诚意【chéng xīn chéng yì】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 城下之盟【chéng xià zhī méng】

    成语解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 乘虚而入【chéng xū ér rù】

    成语解释:乘:趁。趁着虚弱疏漏的地方进入。

    成语出处:《去笈七签》卷一二0:“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 出师不利【chū shī bù lì】

    成语解释: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 春秋无义战【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成语解释: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 草船借箭【cǎo chuǎn jiè jiàn】

    成语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出处: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

  • 出谋划策【chū móu huà cè】

    成语解释: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成语解释: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 单刀赴会【dān dāo fù huì】

    成语解释: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 当务之急【dāng wù zhī jí】

    成语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 刀光剑影【dāo guāng jiàn yǐng】

    成语解释: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成语出处: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 东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

    成语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

  • 独树一帜【dú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 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

    成语解释:益:更加。越多越好。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 短兵接战【duǎn bīng jiē zhàn】

    成语解释: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 反复无常【fǎn fù wú cháng】

    成语解释: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成语出处: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 焚书坑儒【fén shū kēng rú】

    成语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 烽火连年【fēng huò lián nián】

    成语解释: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成语出处: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成语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

    成语解释: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 各自为战【gè zì wéi zhàn】

    成语解释: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 攻其不备【gōng qí bù bèi】

    成语解释: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成语出处:《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攻无不克【gōng wú bù kè】

    成语解释: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