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教而诛【bù jiào ér zhū】

    成语解释: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成语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 春风化雨【chūn fēng huà yǔ】

    成语解释: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古道热肠【gǔ dào rè cháng】

    成语解释:指待人真诚、热情。

    成语出处:清 邹弢《三借庐笔谈 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杨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热肠,颇有任侠气。”

  • 和蔼可亲【hé ǎi kě qīn】

    成语解释: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

    成语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兢兢业业【jīng jīng yè yè】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 劳心苦思【láo xīn kǔ sī】

    成语解释: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成语出处:明·赵弼《梦游番阳彭蠡传》:“竞虚名,夺浮利,日夜劳心苦焦思。”

  • 良师益友【liáng shī yì yǒu】

    成语解释: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说丛》:“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

  •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

    成语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千恩万谢【qiān ēn wàn xiè】

    成语解释: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四回:“李助是个星卜家,得了银子,千恩万谢的辞了范全、王庆,来到段家庄回复。”

  • 闻一知十【wén yī zhī shí】

    成语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 为人师表【wéi rén shī biǎo】

    成语解释: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成语出处:《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 先圣先师【xiān shèng xiān shī】

    成语解释:旧时尊称孔子;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

    成语出处:《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 学而不厌【xué ér bù yàn】

    成语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循循善诱【xún xún shàn yòu】

    成语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

    成语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颐指气使【yí zhǐ qì shǐ】

    成语解释: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成语出处:《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 有教无类【yǒu jiào wú lèi】

    成语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 谆谆教导【zhūn zhūn jiào dǎo】

    成语解释: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字字珠玑【zì zì zhū jī】

    成语解释:珠玑:珠子。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 不厌其烦【bù yàn qí fán】

    成语解释:厌:嫌。不嫌麻烦。

    成语出处:宋 袁燮《挈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 教导有方【jiào dǎo yǒu fāng】

    成语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成语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 埋头苦干【mái tóu kǔ gàn】

    成语解释: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 桃李满天下【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语重心长【yǔ zhòng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成语出处: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 福至心灵【fú zhì xīn líng】

    成语解释:福:幸运。意思是人运气来了,心也变得灵巧了。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祝诵》:“史炤《通鉴疏》引谚:‘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 尽心尽力【jìn xīn jìn lì】

    成语解释:指费尽心力。

    成语出处:《晋书·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 平易近人【píng yì jìn rén】

    成语解释: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成语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 无微不至【wú wēi bù zhì】

    成语解释: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成语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 谆谆告诫【zhūn zhūn gào jiè】

    成语解释: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告诫:规劝。恳切耐心地劝告。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儿女英雄【ér nǚ yīng xióng】

    成语解释: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 个人主义【gè rén zhǔ yì】

    成语解释: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