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花齐放【bǎi huā qí fàng】

    成语解释: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bǎi jiā zhēng míng】

    成语解释: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成语出处:《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 不登大雅之堂【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成语解释: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不绝如缕【bù jué rú lǚ】

    成语解释: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成语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 不落窠臼【bù luò kē jiù】

    成语解释: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 别有滋味【bié yǒu zī wèi】

    成语解释: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成语出处:南唐·李煜《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尽头。”

  • 惨淡经营【cǎn dàn jīng yíng】

    成语解释: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成语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 出神入化【chū shén rù huà】

    成语解释: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 传神阿堵【chuán shén ē dǔ】

    成语解释: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 窗明几净【chuāng míng jī jìng】

    成语解释:几:小桌。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成语出处:宋·苏辙《寄范文景仁》诗:“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

  • 错落有致【cuò luò yǒu zhì】

    成语解释: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成语出处: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遍山皆青皮古松,不下数百株,太湖石亦高低错落有致,异鸟飞翔,哢音木杪,真蓬莱仙境也。”

  • 才华横溢【cái huá héng yì】

    成语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 惨澹经营【cǎn dàn jīng yíng】

    成语解释:①原指作画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以经营位置为绘画六法之一。②引申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亦作“惨淡经营”

    成语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 大处落墨【dà chù luò mò】

    成语解释:落墨:落笔。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的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 大家风范【dà jiā fēng fàn】

    成语解释: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成语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8回:“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

  • 荡气回肠【dàng qì huí cháng】

    成语解释: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德艺双馨【dé yì shuāng xīn】

    成语解释: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 独具匠心【dú jù jiàng xīn】

    成语解释: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成语出处:唐 张佑《题王右丞山水障》:“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 多才多艺【duō cái duō yì】

    成语解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成语出处:《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

  • 独运匠心【dú yùn jiàng xīn】

    成语解释:匠心:精巧的心思。形容精美独到的艺术构思。

    成语出处:郑逸梅《艺坛百影·陈从周与纽约明轩》:“他的旁艺,如制缠枝杖,独运匠心,修短适度,且刻铭识,以贻朋友,大有庾子三所谓‘秋藜促节,白藋同心’之致。”

  • 繁弦急管【fán xián jí guǎn】

    成语解释: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成语出处:宋·晏殊《蝶恋花》词:“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爱人间瑞。”

  • 飞阁流丹【fēi gé liú dān】

    成语解释: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富丽堂皇【fù lì táng huáng】

    成语解释: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 丰富多彩【fēng fù duō cǎi】

    成语解释: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成语出处:峻青《秋色赋》:“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

  • 各有所长【gè yǒu suǒ chéng】

    成语解释: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成语出处:《管子·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 工力悉敌【gōng lì xī dí】

    成语解释: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成语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官昭容》:“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

  • 古色古香【gǔ sè gǔ xiāng】

    成语解释: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成语出处: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 光彩夺目【guāng cǎi duó mù】

    成语解释: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解开来,只见一团绵裹着寸许大一颗夜明珠,光彩夺目。”

  • 桂殿兰宫【guì diàn lán gōng】

    成语解释: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列风峦之体势。”

  • 高楼大厦【gāo lóu dà shà】

    成语解释:厦:高大的房子。指高耸的楼房。

    成语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 烘托渲染【hōng tuō xuàn rǎn】

    成语解释: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

  • 烘云托月【hōng yún tuō yuè】

    成语解释:烘:渲染;托:衬托。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 呼之欲出【hū zhī yù chū】

    成语解释: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成语出处: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 画虎画皮难画骨【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

    成语解释: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

    成语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