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抱负不凡【bào fù bù fán】

    成语解释: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成语出处:宋·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 步月登云【bù yuè dēng yún】

    成语解释: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 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成语解释: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成语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长辔远御【cháng pèi yuǎn yù】

    成语解释:①放长缰绳,驾马远行。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②比喻驾驭创作手段从容达到写作的理想境界。

    成语出处: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长辔远御,妙略潜授。”

  • 称心快意【chèn xīn kuài yì】

    成语解释: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成语出处:《与妻书》:“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 大节不夺【dà jié bù duó】

    成语解释: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蹈厉之志【dǎo lì zhī zhì】

    成语解释: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成语出处: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 得其所哉【dé qí suǒ zāi】

    成语解释:所:处所,环境。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小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 登高望远【dēng gāo wàng yuǎn】

    成语解释: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 道合志同【dào hé zhì tóng】

    成语解释:指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 非池中物【fēi chí zhōng wù】

    成语解释: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 风云之志【fēng yún zhī zhì】

    成语解释: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成语出处:北周·庚信《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 改操易节【gǎi cāo yì jié】

    成语解释:改、易:改变。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黄盖传》:“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 高飞远翔【gāo fēi yuǎn xiáng】

    成语解释: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尊贤》:“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 豪情壮志【háo qíng zhuàng zhì】

    成语解释: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 鸿鹄之志【hóng hú zhī zhì】

    成语解释: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鸿业远图【hóng yè yuǎn tú】

    成语解释:鸿:大。宏伟的事业,远大的志向或谋划。

    成语出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若国家不为体恤,不为保护,则小者无以觅蝇头微利,大者无以展鸿业远图。”

  • 弘毅宽厚【hóng yì kuān hòu】

    成语解释: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传评》:“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疬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 宏图大志【hóng tú dà zhì】

    成语解释:宏伟的计划,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

  • 怀璧其罪【huái bì qí zuì】

    成语解释: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老当益壮【lǎo dāng yì zhuàng】

    成语解释:当:应该;部分国: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老骥伏枥【lǎo jì fú lì】

    成语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励精图治【lì jīng tú zhì】

    成语解释: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成语出处:《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 凌云之志【líng yún zhī zhì】

    成语解释: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 鹏程万里【péng chéng wàn lǐ】

    成语解释: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匹夫怀璧【pǐ fū huái bì】

    成语解释: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少资利薄多资累,匹夫怀璧将为罪。”

  • 求志达道【qiú zhì dá dào】

    成语解释: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成语出处: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人穷志短【rén qióng zhì duǎn】

    成语解释:穷:困厄;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一回:“所谓人穷志短,我那里敢和他较量,只索避了。”

  • 任重至远【rèn zhòng zhì yuǎn】

    成语解释:愿意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成语出处:《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 人各有志【rén gè yǒu zhì】

    成语解释:指每个人各自有不同的志向愿望,不能勉为其难。

    成语出处:汉·王粲《咏史诗》:“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 桑弧蓬矢【sāng hú péng shǐ】

    成语解释: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

    成语出处:《礼记·内则》:“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矢志不渝【shǐ zhì bù yú】

    成语解释:表示永远不变心。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生死不渝【shēng sǐ bù yú】

    成语解释:渝:改变。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成语出处: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然其先必有数十人或数百人,同一心志,生死不渝。”

  • 生死关头【shēng sǐ guān tóu】

    成语解释: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

    成语出处: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 矢志不移【shǐ zhì bù yí】

    成语解释: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