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碧空如洗【bì kōng rú xǐ】

    成语解释:碧空:浅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

    成语出处:宋·张元干《水调歌头》词:“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 步罡踏斗【bù gāng tà dǒu】

    成语解释: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 绰绰有余【chuò chuò yǒu yú】

    成语解释: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余。”

  • 殆无虚日【dài wú xū rì】

    成语解释:殆:几乎;虚:空。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

    成语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大礼》:“先自前一月来,次第按试习仪,殆无虚日。”

  • 斗酒学士【dǒu jiǔ xué shì】

    成语解释: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成语出处:《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 地网天罗【dì wǎng tiān luó】

    成语解释: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成语出处:《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风灾。”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 返照回光【fǎn zhào huí guāng】

    成语解释: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

    成语出处:元·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等柳翠来时,击响云板,唱两句道《雨霖铃》:‘今宵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其间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 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

    成语解释: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成语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 寒蝉仗马【hán chán zhàng mǎ】

    成语解释: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 和风细雨【hé fēng xì yǔ】

    成语解释: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成语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回光返照【huí guāng fǎn zhào】

    成语解释: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成语出处: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 回光反照【huí guāng fǎn zhào】

    成语解释: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成语出处:元·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 己饥己溺【jǐ jī jǐ nì】

    成语解释: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辫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 马入华山【mǎ rù huá shān】

    成语解释: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成语出处:《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绮纨之岁【qǐ wán zhī suì】

    成语解释:指少年时代。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慕容宁神道碑》:“岐嶷表羁贯之年,通礼称绮纨之岁。”

  • 清夜扪心【qīng yè mén xīn】

    成语解释:清:清静;扪:按摸。指深夜不眠,进行反省。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明·茅维《闹门神》:“倘清夜扪心,原无芥蒂。”

  • 曲肱而枕【qǔ gōng ér zhěn】

    成语解释: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枕:枕着。枕着弯曲的胳膊睡。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成语出处:

  • 日月丽天【rì yuè lì tiān】

    成语解释:丽:附着。象日月悬挂在天空。比喻永恒不变。

    成语出处:《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 水天一色【shuǐ tiān yī sè】

    成语解释: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岁暮天寒【suì mù tiān hán】

    成语解释: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成语出处:

  • 士死知己【shì sǐ zhī jǐ】

    成语解释: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 天朗气清【tiān lǎng qì qīng】

    成语解释: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天空海阔【tiān kōng hǎi kuò】

    成语解释:①指天地广阔。②常用以形容宏大宽阔。

    成语出处:宋·汤恢《满江红》词:“酒醒香销人自瘦,天空海阔春无极。”清·顾炎武《答子德书》:“要希馀光下被,俾暮年迂叟得自遂于天空海阔之间,尤为知己之爱也。”清·高凤翰《砚史》:“墨乡磅礴,天空海阔。”

  • 心口不一【xīn kǒu bù yī】

    成语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成语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 一龙一蛇【yī lóng yī shé】

    成语解释: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成语出处:《管子·枢言》:“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后汉书·冯衍传》:“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

  • 影影绰绰【yǐng yǐng chuò chuò】

    成语解释:模模糊糊,不真切。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我不知怎的,但没人在房里,心里只害怕,恰似影影绰绰,有人在眼前一般。”

  • 云过天空【yún guò tiān kōng】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平静。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 余霞成绮【yú xiá chéng qǐ】

    成语解释: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形容晚霞色彩绚丽。

    成语出处: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云净天空【yún jìng tiān kōng】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办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切了当,觉得这事作得来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的痛快。”

  • 云起雪飞【yún qǐ xuě fēi】

    成语解释: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成语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 枕戈披甲【zhěn gē pī jiǎ】

    成语解释: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同“枕戈坐甲”。

    成语出处:清·龙翰臣《复唐子实书》:“今日之事,将因一乡而累及一邑,因一邑而累及一省。此非有人维持调护之,则外军枕戈披甲之士,抑郁不扬。”

  • 质伛影曲【zhì yǔ yǐng qū】

    成语解释: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比喻有因必有果。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第三百八十八引唐·李玫《纂异记·齐君房》:“质伛影曲,报应宜然。”

  • 蔽日遮天【bì rì zhē tiān】

    成语解释: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形容遮盖的范围非常宽广。

    成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崖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 壁间蛇影【bì jiān shé yǐng】

    成语解释:犹“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成语出处:据汉应劭《风俗通·怪神》所记:杜宣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知为壁上所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也有类似记述。

  • 寸地尺天【cùn dì chǐ tiān】

    成语解释:指一小块土地和天空。

    成语出处:唐·杜甫《洗兵马》:“寸地尽天皆入贡,奇祥异端争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