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光彩夺目【guāng cǎi duó mù】

    成语解释: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解开来,只见一团绵裹着寸许大一颗夜明珠,光彩夺目。”

  • 欢呼雀跃【huān hū què yuè】

    成语解释: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 日上三竿【rì shàng sān gān】

    成语解释: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成语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 日升月恒【rì shēng yuè gèng】

    成语解释: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 日出三竿【rì chū sān gān】

    成语解释: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成语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 日高三丈【rì gāo sān zhàng】

    成语解释:犹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可恶可恶!”

  • 生气勃勃【shēng qì bó bó】

    成语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 旭日东升【xù rì dōng shēng】

    成语解释: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

    成语出处:《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 夕阳西下【xī yáng xī xià】

    成语解释: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旭日初升【xù rì chū shēng】

    成语解释: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比喻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景象。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 日新月异【rì xīn yuè yì】

    成语解释: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日复一日【rì fù yī rì】

    成语解释: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 朝气蓬勃【zhāo qì péng bó】

    成语解释: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 如日方升【rú rì fāng shēng】

    成语解释:如:象;方:刚。象太阳刚刚升起来。比喻光明的前程刚刚开始。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 阳光明媚【yáng guāng míng mèi】

    成语解释:阳光:太阳发出的光。明媚:美好,可爱。全译:形容天气晴朗,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