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贫乐道【ān pín lè dào】

    成语解释: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

    成语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成语出处:《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成语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成语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成语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 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

    成语解释: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

    成语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成语解释: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 道听途说【dào tīng tú shuō】

    成语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东张西望【dōng zhāng xī wàng】

    成语解释: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斗折蛇行【dǒu zhé shé xíng】

    成语解释: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飞沙走石【fēi shā zǒu shí】

    成语解释: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 风餐露宿【fēng cān lù sù】

    成语解释: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成语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

    成语解释: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成语出处:《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 富国强兵【fù guó qiáng bīng】

    成语解释: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成语出处:《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 风驰电赴【fēng chí diàn fù】

    成语解释:形容迅速赶赴。

    成语出处:《晋书·孙绰传》:“如其迷逆不化,复欲送死者,南北诸军风驰电赴,若身手之救痛痒,率然之应首尾,山陵既固,中夏小康。”

  • 负义忘恩【fù yì wàng ēn】

    成语解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

  • 扶危救困【fú wēi jiù kùn】

    成语解释: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 甘之如饴【gān zhī rú yí】

    成语解释: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正气歌》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 顾名思义【gù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 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成语解释:裹:缠。停步不前,好象脚被缠住了一样。

    成语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 汗马功劳【hàn mǎ gōng láo】

    成语解释: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 汗牛充栋【hàn niú chōng dòng】

    成语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厚古薄今【hòu gǔ bó jīn】

    成语解释: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 花容月貌【huā róng yuè mào】

    成语解释: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 欢呼雀跃【huān hū què yuè】

    成语解释: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 祸国殃民【huò guó yāng mín】

    成语解释: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成语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 涸泽而渔【hé zé ér yú】

    成语解释: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成语出处:《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 积羽沉舟【jī yǔ chén zhōu】

    成语解释: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 集思广益【jí sī guǎng yì】

    成语解释: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 坚壁清野【jiān bì qīng yiě】

    成语解释: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 惊心动魄【jīng xīng dòng pò】

    成语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救死扶伤【jiù sǐ fú shāng】

    成语解释: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 苦尽甘来【kǔ jìn gān lái】

    成语解释: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 狼吞虎咽【láng tūn hǔ yàn】

    成语解释: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