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礼存羊【ài lǐ cún yáng】

    成语解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 鞍前马后【ān qián mǎ hòu】

    成语解释: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成语出处: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

  • 八拜之交【bā bài zhī jiāo】

    成语解释: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成语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 八字打开【bā zì dǎ kāi】

    成语解释: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成语出处:宋·朱熹《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 八面玲珑【bā miàn líng lóng】

    成语解释: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成语出处:元·马熙《开窗看雨》诗:“八面玲珑得月多。”

  • 八面威风【bā miàn wēi fēng】

    成语解释: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 白云苍狗【bái yún cāng gǒu】

    成语解释: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成语出处: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百发百中【bǎi fā bǎi zhòng】

    成语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 百孔千疮【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成语解释: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百年树人【bǎi nián shù rén】

    成语解释: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成语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百鸟朝凤【bǎi niǎo cháo fèng】

    成语解释: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成语出处: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 百无禁忌【bǎi wú jìn jì】

    成语解释:百:所有的,不论什么;禁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成语出处:清·范寅《越谚·名物·风俗》“百无禁忌,诸邪回避。”

  • 百战百胜【bǎi zhàn bǎi shèng】

    成语解释: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 百折不挠【bǎi zhé bù náo】

    成语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成语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百依百顺【bǎi yī bǎi shùn】

    成语解释: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 本同末异【běn tóng mò yì】

    成语解释: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成语出处:魏·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

  • 笨鸟先飞【bèn niǎo xiān fēi】

    成语解释: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 兵荒马乱【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解释: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弊车羸马【bì chē léi mǎ】

    成语解释: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刘繇传》注引《续汉书》:“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 兵强马壮【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成语解释: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 不伦不类【bù lún bù lèi】

    成语解释: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成语出处: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 八仙过海【bā xiān guò hǎi】

    成语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 百足之虫【bǎi zú zhī chóng】

    成语解释: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

    成语出处:明·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

  • 卑不足道【bēi bù zú dào】

    成语解释: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成语出处:见“卑卑不足道”。

  • 藏龙卧虎【cáng lóng wò hǔ】

    成语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车殆马烦【chē dài mǎ fán】

    成语解释: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成语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成龙配套【chéng lóng pèi tào】

    成语解释: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成语出处:老舍《正红旗下》:“姑母有成龙配套的衣裳与首饰,可就是不愿出借!”

  • 城狐社鼠【chéng hú shè shǔ】

    成语解释: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 乘龙快婿【chéng lóng kuài xù】

    成语解释: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成语出处:《魏书·刘昞传》:“……昞遂奋衣来坐,神志肃然,曰:‘向闻先生欲求快女婿,昞其人也。’瑀遂以女妻之。”

  • 池鱼之殃【chí yú zhī yāng】

    成语解释:比喻受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成语出处:《剪灯新话·三山福地传》:“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

  • 春蚓秋蛇【chūn yǐn qiū shé】

    成语解释: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成语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行之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 鹑衣百结【chún yī bǎi jié】

    成语解释:鹑:鹌鹑鸟;结:悬挂连缀。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满补丁一样。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成语出处:《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县鹑。”

  • 初生之犊【chū shēng zhī dú】

    成语解释: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成语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 答非所问【dá fēi suǒ wèn】

    成语解释: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