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晨钟暮鼓【chén zhōng mù gǔ】

    成语解释: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成语出处:唐·李成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 大彻大悟【dà chè dà wù】

    成语解释: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编》第四回:“到这时候,我仿佛大彻大悟了不是?”

  • 大澈大悟【dà chè dà wù】

    成语解释: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编》第四回:“到这时候,我仿佛大澈大悟了不是?”

  • 大梦初醒【dà mèng chū xǐng】

    成语解释: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 当头棒喝【dāng tóu bàng hè】

    成语解释: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 东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

    成语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

  • 发人深省【fā rén shēn xǐng】

    成语解释: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成语出处: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 翻然悔悟【fān rán huǐ wù】

    成语解释:悔:悔恨;悟:觉悟。很快地醒悟过来。形容转变得很快。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醒悟。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陈给事书》:“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

  • 幡然悔悟【fān rán huǐ wù】

    成语解释: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成语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八回:“话说谭绍洸听得冯云山这番议论,已幡然悔悟。”

  •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成语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

    成语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金篦刮目【jīn bì guā mù】

    成语解释:比喻翻然醒悟。

    成语出处: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然今及铁舰之未来功也,吾速以金篦刮目,槐柳取火,尤不容缓也。”

  • 如醉初醒【rú zuì chū xǐng】

    成语解释: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三回:“黄歇如梦初觉,如醉初醒。”

  •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成语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悬崖勒马【xuán yá lè mǎ】

    成语解释: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 一元复始【yī yuán fù shǐ】

    成语解释: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成语出处:《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

    成语解释: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成语出处:唐·柳完元《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 临崖勒马【lín yá lè mǎ】

    成语解释: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高潮时,突然煞住笔锋。亦作“悬崖勒马”、“勒马悬崖”。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钟离春智勇定齐》第三折:“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成语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 迷途知返【mí tú zhī fǎn】

    成语解释: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 暮鼓晨钟【mù gǔ chén zhōng】

    成语解释: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成语出处:唐·李咸中《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 醍醐灌顶【tí hú guàn dǐng】

    成语解释: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成语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 继往开来【jì wǎng kāi lái】

    成语解释: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三》:“文公(韩愈)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将来昌明圣教,继往开来,舍我其谁?”

  • 浪子回头【làng zǐ huí tóu】

    成语解释: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成语出处: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

  • 浪子回头金不换【làng zǐ huí tóu jīn bù huàn】

    成语解释: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成语出处:张恨水《八十一梦·第32梦》:“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 胜读十年书【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成语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成语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上·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 如醉方醒【rú zuì fāng xǐng】

    成语解释:方:刚才。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乐以忘忧,称谢不尽。”

  • 如梦初醒【rú mèng chū xǐng】

    成语解释: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 大梦方醒【dà mèng fāng xǐng】

    成语解释: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从长期的错误、蒙蔽或迷茫中开始醒悟过来。同“大梦初醒”。

    成语出处: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俄侵外蒙、英侵西藏》:“跪读之下,伏查现在时势既至如此,而活佛指示详明,譬如大梦方醒,群疑尽释,欣感无已。”

  • 勒马悬崖【lè mǎ xuán yá】

    成语解释:勒:收住缰绳;悬崖:高悬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 大喝一声【dà hè yī shēng】

    成语解释: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吧!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