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多言数穷【duō yán shuò qióng】

    成语解释: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成语出处:《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分条析理【fēn tiáo xī lǐ】

    成语解释: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守亮既至,卫公初见,未之敬。及与言论,分条析理,出没幽赜,公凡欲质疑,亮已演其意,公大惊,不觉前席。”

  • 归十归一【guī shí guī yī】

    成语解释:指有条有理。

    成语出处: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 怀璧其罪【huái bì qí zuì】

    成语解释: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井井有条【jǐng jǐng yǒu tiáo】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成语出处:《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据理力争【jù lǐ lì zhēng】

    成语解释: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 理屈词穷【lǐ qū cí qióng】

    成语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 理所当然【lǐ suǒ dāng rán】

    成语解释:按道理应当这样。

    成语出处: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 慢腾斯礼【màn téng sī lǐ】

    成语解释: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既是明天一黑早要复命的,怎么还你们慢腾斯礼的呢?”

  • 慢条丝礼【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你问他,我去时还在厨房里雌着,等他慢条丝礼儿才和面儿。”

  • 慢条斯礼【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一个风火事,还象寻常慢条斯礼儿的。”

  • 匹夫怀璧【pǐ fū huái bì】

    成语解释: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少资利薄多资累,匹夫怀璧将为罪。”

  • 强词夺理【qiǎng cí duó lǐ】

    成语解释: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 强词夺正【qiǎng cí duó zhèng】

    成语解释: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同“强词夺理”。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但酒醒,硬打挣,强词夺正,则除是醉时节酒淘真性。”

  • 仁者能仁【rén zhě néng rén】

    成语解释: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

  • 伤天害理【shāng tiān hài lǐ】

    成语解释:伤、害:损害;天:天道;理:伦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堂上公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以吮人痈痔者耶?”

  • 是非曲直【shì fēi qǔ zhí】

    成语解释: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三的:“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轻慢,将是非曲直分明看。”

  • 顺理成章【shùn lǐ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

  • 无端生事【wú duān shēng shì】

    成语解释:无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地捣乱闹事。

    成语出处:茅盾《林家铺子》:“自家是规规矩矩的生意人,又没犯法,只要生意好,不欠人家的钱,难道好无端生事,自诈他不成。”

  • 心安理得【xīn ān lǐ dé】

    成语解释: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 言多必失【yán duō bì shī】

    成语解释: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成语出处:《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 有条有理【yǒu tiáo yǒu lǐ】

    成语解释: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成语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 有志之士【yǒu zhì zhī shì】

    成语解释:士:对人的尊称。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

  • 振振有辞【zhèn zhèn yǒu cí】

    成语解释: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成语出处: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 寸步难行【cùn bù nán xíng】

    成语解释: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成语出处:唐·杜甫《九日寄岑参》:“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 井然有条【jǐng rán yǒu tiáo】

    成语解释:犹言井井有条。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修史法》:“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真可为法也。”

  • 慢条斯理【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 囚首垢面【qiú shǒu gòu miàn】

    成语解释: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 条分缕析【tiáo fēn lǚ xī】

    成语解释:缕:线;析:剖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

    成语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说经之书甚多,以及文集说部,皆有可采。窃欲析缕分条,加以翦截。”

  • 通情达理【tōng qíng dá lǐ】

    成语解释: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成语出处: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 析缕分条【xī lǚ fēn tiáo】

    成语解释:析:剖析;缕:线。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

    成语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说经之书甚多,以及文集说部,皆有可采。窃欲析缕分条,加以翦截。”

  • 雄心勃勃【xióng xīn bó bó】

    成语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

    成语出处:茅盾《新版后记》:“最初构思的时候,原也雄心勃勃,打算在我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把一些最典型的人物事态组织进去。”

  • 不慌不忙【bù huāng bù máng】

    成语解释: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 理直气壮【lǐ zhí qì zhuàng】

    成语解释: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 慢条厮礼【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那春梅只顾不进房来,叫了半日,才慢条厮礼,推开房门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