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残缺不全【cán quē bù quán】

    成语解释:残:残破;缺:缺少;全:完整。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 挂一漏万【guà yī lòu wàn】

    成语解释: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

    成语出处: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 浑然一体【hún rán yī tǐ】

    成语解释: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成语出处:《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 七零八落【qī líng bā luò】

    成语解释: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成语出处:宋·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六:“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 四分五裂【sì fēn wǔ liè】

    成语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土崩瓦解【tǔ bēng wǎ jiě】

    成语解释: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成语出处:《鬼谷子·抵山戏》:“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 完美无缺【wán měi wú quē】

    成语解释: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成语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

  • 西子捧心【xī zǐ pěng xīn】

    成语解释:指美女之病态,愈增其妍。

    成语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

    成语解释: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 支离破碎【zhī lí pò suì】

    成语解释:支离:零散,残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成语出处:清·魏僖《尧峰文钞·答陈霭公论文书一》:“而及其求之以道,则小者多支离破碎而不合,大者乃敢于披猖磔裂,尽决去圣人畔岸,而剪拔其藩篱。”

  • 鸡零狗碎【jī líng gǒu suì】

    成语解释: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成语出处:茅盾《雨天杂写》:“则此一特点不能不有一佳名,故拟题曰:‘鸡零狗碎’云尔。”

  • 破碎支离【pò suì zhī lí】

    成语解释:支离: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成语出处:朱自清《比兴》:“一类可以说是毛、郑的影响,不过破碎支离,变本加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