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承上启下【chéng shàng qǐ xià】

    成语解释: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成语出处:宋·张炎《词源·制曲》:“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

  • 长夜漫漫【cháng yè màn màn】

    成语解释:漫漫:无边际的样子。漫长的黑夜无边无际。多用来比喻社会的黑暗。

    成语出处:《淮南子·宁戚〈饭牛歌〉》:“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才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 灯红酒绿【dēng hóng jiǔ lǜ】

    成语解释: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

  • 风清月皎【fēng qīng yuè jiāo】

    成语解释: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成语出处:唐·无名氏《薛昭传》:“及夜风清月皎,见阶间有三美女,笑话而至。”

  • 风清月朗【fēng qīng yuè lǎng】

    成语解释:风凉爽,月明亮。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 风清月明【fēng qīng yuè míng】

    成语解释: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

    成语出处:明·刘基《横碧楼记》:“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 风月无边【fēng yuè wú biān】

    成语解释:极言风景之佳胜。

    成语出处:宋·朱熹《六先生画像·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 更阑人静【gēng lán rén jǐng】

    成语解释: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阑:将尽;人静:没有人的吵杂声,一片寂静。夜已很深,没有人声,一片寂静。

    成语出处:宋·蔡绦《西清诗话》引杨鸾诗:“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蚁子又成团;每到更深人静后,定来头人咬杨鸾。”

  • 更深人静【gēng shēn rén jìng】

    成语解释: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师曰:‘更深人静,共伊商量。’”

  • 更深夜静【gēng shēn yè jìng】

    成语解释: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夜已很深,没有一点声响。形容夜深处于一片寂静之中。

    成语出处:汉·蔡琰《胡笳十八拍·第十四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 花好月圆【huā hǎo yuè yuán】

    成语解释: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成语出处:宋·晁端礼《行香子》词:“莫思身外,且斗樽前,原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 花前月下【huā qián yuè xià】

    成语解释: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 镜花水月【jìng huā shuǐ yuè】

    成语解释: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 没日没夜【méi rì méi yè】

    成语解释:犹言不分白天夜晚。

    成语出处:冰心《姑姑》:“我希望她遇见一位煞神般的婆婆,没日没夜的支使欺负她,才给我出这口气!”

  • 若隐若现【ruò yǐn ruò xiàn】

    成语解释: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李惊,方将诘问,则见其若隐若现,恍惚如烟雾,宛转间已登榻。”

  • 日夜兼程【rì yè jiān chéng】

    成语解释: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3回:“俱骑了马,连日夜兼程,赶上丧车,护进二贤庄。”

  • 三更半夜【sān gēng bàn yè】

    成语解释: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成语出处:《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 深更半夜【shēn gēng bàn yè】

    成语解释:指深夜。

    成语出处:元 李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兄弟,深更半夜,你唤我做什么?”

  • 万家灯火【wàn jiā dēng huǒ】

    成语解释: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万籁俱寂【wàn lài jù jì】

    成语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成语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 万籁无声【wàn lài wú shēng】

    成语解释: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成语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 晓行夜宿【xiǎo xíng yè sù】

    成语解释:晓:天明。一早起来赶路,到夜里才住宿下来。形容旅途奔波劳苦。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但愿你晓行晚宿无辞惮。”

  • 星移斗转【xīng yí dǒu zhuǎn】

    成语解释:斗:北斗星。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

  • 星星点点【xīng xīng diǎn diǎn】

    成语解释:①形容多而分散。②形容少许或细碎。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88回:“咱爷们要想就往大里想,星星点点算不了事情!”

  • 星月交辉【xīng yuè jiāo huī】

    成语解释:星星和月亮交相照耀。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秋声赋》:“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行走三市,竞放花灯。”

  • 夜长梦多【yè cháng mèng duō】

    成语解释: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成语出处:清·吕留良《家训真迹》:“荐举事近复纷纭,夜长梦多,巩将来有意外,奈何?”

  • 夜静更深【yè jìng gēng shēn】

    成语解释:无声无息的深夜。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现如今是阿谁,忙出去问真实,则见他气丕丕的斜倚着门儿立。”

  • 月白风清【yuè bái fēng qīng】

    成语解释: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成语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 月黑风高【yuè hēi fēng gāo】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成语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 月夜花朝【yuè yè huā zhāo】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成语出处:《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 昼伏夜游【zhòu fú yè yóu】

    成语解释:犹昼伏夜动。

    成语出处:《隋书·高祖纪下》:“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窃狗盗。”

  • 不舍昼夜【bù shě zhòu yè】

    成语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长夜难明【cháng yè nán míng】

    成语解释:比喻漫长的黑暗统治。

    成语出处: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 好天良夜【hǎo tiān liáng yè】

    成语解释:①美好的时节。②好时光,好日子。

    成语出处:宋·柳永《女冠子》词:“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成绪。”

  • 明月清风【míng yuè qīng fēng】

    成语解释: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