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暗弱无断【àn ruò wú duàn】

    成语解释: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卷九十一·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无断,故及于难”。

  • 低三下四【dī sān xià sì】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成语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

  • 低声下气【dī shēng xià q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 俯首贴耳【fǔ shǒu tiē ěr】

    成语解释: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驯服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苟且偷安【gǒu qiě tōu ān】

    成语解释: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成语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十回:“做大员的这样苟且偷安,做属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

  • 逆来顺受【nì lái shùn shòu】

    成语解释: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 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

    成语解释: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 弱不禁风【ruò bù jìn fēng】

    成语解释:禁:承受。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

    成语出处: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 软弱无力【ruǎn ruò wú lì】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

    成语出处:巴金《我的故事》:“你看我是一个多么软弱无力的人。”

  • 贪生怕死【tān shēng pà sǐ】

    成语解释: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成语出处:《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 听天由命【tīng tiān yóu mìng】

    成语解释: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死活存亡,听天由命去罢。”

  • 听之任之【tīng zhī rèn zhī】

    成语解释: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 软不拉耷【ruǎn bù lā dā】

    成语解释:耷:松弛地下垂。指软弱无力,松弛下垂

    成语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七回:“她伸手去吴和胯下抓住软不拉塌的‘小鸡鸡’,狠命一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