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知肉味【bù zhī ròu wèi】

    成语解释: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分秒必争【fēn miǎo bì zhēng】

    成语解释: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成语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攻苦食淡【gōng kǔ shí dàn】

    成语解释: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成语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 鸡鸣而起【jī míng ér qǐ】

    成语解释: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 坚持不懈【jiān chí bù xiè】

    成语解释: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成语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 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

    成语解释: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兢兢业业【jīng jīng yè yè】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聚精会神【jù jīng huì shén】

    成语解释: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成语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

    成语解释: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成语出处: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

    成语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勤学苦练【qín xué kǔ zh】

    成语解释: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成语出处: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倾耳而听【qīng ěr ér tīng】

    成语解释: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成语出处:《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 倾耳注目【qīng ěr zhù mù】

    成语解释: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 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

    成语解释: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 如切如磋【rú qiē rú cuō】

    成语解释:比喻互相商讨砥砺。

    成语出处:《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始终不渝【shǐ zhōng bù yú】

    成语解释:渝: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始终如一【shǐ zhōng rú yī】

    成语解释: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成语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 手不释卷【shǒu bù shì juàn】

    成语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 思如涌泉【sī rú yǒng quán】

    成语解释: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成语出处:《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 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语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 无冬无夏【wú dōng wú xià】

    成语解释: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成语出处:《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 宵衣旰食【xiāo yī gàn shí】

    成语解释: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 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

    成语解释: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悬梁刺骨【xuán liáng cì gǔ】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 学而不厌【xué ér bù yàn】

    成语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

    成语解释: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成语出处:冰心《谈信纸信封》:“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在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或者只带着道道的纸上,不受拘束地,心无旁骛地抒写下去的。”

  • 仰屋著书【yǎng wū zhù shū】

    成语解释: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成语出处:《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 夜以继日【yè yǐ jì rì】

    成语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成语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一板一眼【yī bǎn yīn yǎn】

    成语解释: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 一气呵成【yī qì hē chéng】

    成语解释: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 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

    成语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一心一意【yī xīn yī yì】

    成语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映月读书【yìng yuè dú shū】

    成语解释: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成语出处:《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 映雪读书【yìng xuě dú shū】

    成语解释: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