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本性难移【běn xìng nán yí】

    成语解释: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 东西南北【dōng xī nán běi】

    成语解释: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 多管闲事【duō guǎn xián shì】

    成语解释: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四回:“你这人好生无礼。谁叫你多管闲事?”

  • 狗拿耗子【gǒu ná hào zǐ】

    成语解释:(歇后语)多管闲事。狗的职责是看守门户,猫是专捉老鼠的,所以狗替猫捉老鼠,就是多管闲事。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你这孩子,才叫他娘的狗拿耗子呢!你又懂得几篇儿是几篇儿?”

  • 花言巧语【huā yán qiǎo yǔ】

    成语解释: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欢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

  • 急中生智【jí zhōng shēng zhì】

    成语解释: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长,过蒙见君,然敌则气生,急则智生。”

  • 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

    成语解释: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成语出处: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 久而久之【jiǔ ér jiǔ zhī】

    成语解释: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8回:“万一多嘴多舌,露出话来,人家一个年轻娃子,知他性情怎样的?久而久之,慢慢知晓便罢。”

  •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空穴来风【kōng xuè lái fēng】

    成语解释: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 七零八落【qī líng bā luò】

    成语解释: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成语出处:宋·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六:“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

    成语解释: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巧语花言【qiǎo yǔ huā yán】

    成语解释:指一味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今多指虚伪而动听的话。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

  • 日久见人心【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成语解释: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全名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

  •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成语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天下乌鸦一般黑【tiān xià wū yā yī bān hēi】

    成语解释: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成语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儿黑暗、龌龊,别处还不是一样。”

  • 心有余而力不足【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

    成语解释: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言简意赅【yán jiǎn yì gāi】

    成语解释: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成语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成语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 一钱不值【yī qián bù zhí】

    成语解释: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成语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 约定俗成【yuè dìng sú chéng】

    成语解释: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成语出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一文不值【yī wén bù zhí】

    成语解释:指毫无价值。

    成语出处:明·毕魏《三报恩·骂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 真金不怕火炼【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成语解释: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 坐山观虎斗【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

    成语解释: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成语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 真金不怕火【zhēn jīn bù pà huǒ】

    成语解释: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成语出处:高晓声《大好人江坤大》:“姓刘的说要调查,你就陪他去,真金不怕火,查好了!”

  • 自身难保【zì shēn nán bǎo】

    成语解释:自己保不住自己。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 插翅难飞【chā chì nán fēi】

    成语解释:插上翅膀也难飞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

    成语出处: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安有巢中鷇,插翅飞天陲。”

  • 桃李满天下【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勾心斗角【gōu xīn dòu jiǎo】

    成语解释: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成语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各报地势,钩心斗角。”

  • 虎口余生【hǔ kǒu yú shēng】

    成语解释: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 空中楼阁【kōng zhōng lóu gé】

    成语解释: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成语出处: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 有声有色【yǒu shēng yǒu sè】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成语出处: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 素面朝天【sù miàn cháo tiān】

    成语解释:天:是指皇上。不施脂粉而朝见皇帝。现在多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不需要化妆就敢出头露面。

    成语出处: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唐玄宗)封大姨为 韩国夫人 ,三姨为 虢国夫人 ,八姨为 秦国夫人 。同日拜命,皆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然 虢国 不施粧粉,自衒美艷,常素面朝天。”

  • 州官放火【zhōu guān fàng huǒ】

    成语解释: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成语出处: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