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发百中【bǎi fā bǎi zhòng】

    成语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 垂涎三尺【chuí xián sān chǐ】

    成语解释: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 胆大包天【dǎn dà bāo tiān】

    成语解释:形容胆子极大。

    成语出处:唐 刘叉《自问》:“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 刀山火海【dāo shān huǒ hǎi】

    成语解释: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成语出处: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 地动山摇【dì dòng shēn yáo】

    成语解释: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 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成语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 度日如年【dù rì rú nián】

    成语解释: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成语出处:宋·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

  • 翻天覆地【fān tiān fù dì】

    成语解释: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成语出处:唐·刘商《胡茄十八拍》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翻江倒海【fān jiāng dǎo hǎi】

    成语解释: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成语出处: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 攻无不克【gōng wú bù kè】

    成语解释: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 浩气长存【hào qì cháng cún】

    成语解释: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成语出处:

  •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

    成语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蚍蜉撼树【pí fú hàn shù】

    成语解释: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成语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成语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成语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 千里迢迢【qiān lǐ tiáo tiáo】

    成语解释: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

  • 人山人海【rén shān rén hǎi】

    成语解释: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成语解释: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 日理万机【rì lǐ wàn jī】

    成语解释: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

    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 日月如梭【rì yuè rú suō】

    成语解释: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成语出处:宋·高登《东溪集·朱黄双砚》:“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

  • 三头六臂【sān tóu liù bì】

    成语解释: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 山穷水尽【shān qióng shuǐ jìn】

    成语解释: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成语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寿比南山【shòu bǐ nán shān】

    成语解释: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 死去活来【sǐ qù huó lái】

    成语解释: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 天翻地覆【tiān fān dì fù】

    成语解释: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成语出处: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万古长青【wàn gǔ cháng qīng】

    成语解释:万古:千秋万代。千秋万代都象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第四折:“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 无孔不入【wú kǒng bù rù】

    成语解释:孔:小洞。比喻有空子就钻。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况且上海办捐的人,钻头觅缝,无孔不入。”

  • 一步登天【yī bù dēng tiān】

    成语解释: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成语出处:清·徐珂《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当监临,斯文扫地。”

  • 一落千丈【yī luò qiān zhàng】

    成语解释: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成语出处: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 一目十行【yī mù shí háng】

    成语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成语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 一毛不拔【yī máo bù bá】

    成语解释: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一日千里【yī r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

  • 一手遮天【yī shǒu zhē tiān】

    成语解释: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成语出处:唐·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一泻千里【yī xiè qiān lǐ】

    成语解释: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成语出处: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 一字千金【yī zì qiān jīn】

    成语解释: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成语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