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捕风捉影【bǔ fēng zhuō yǐng】

    成语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成语出处:《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 洁身自好【jié shēn zì hào】

    成语解释: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 廉洁奉公【lián jié fèng gōng】

    成语解释:廉直不贪,忠诚履行公职。

    成语出处: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 轻而易举【qīng ér yì jǔ】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成语出处:《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 三人成虎【sān rén chéng hǔ】

    成语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 无济于事【wú jì yú shì】

    成语解释: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

  • 自相惊扰【zì xiāng jīng rǎo】

    成语解释:自己人互相惊动,引起骚乱。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

    成语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成语出处:《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 杯觥交错【bēi gōng jiāo cuò】

    成语解释:比喻相聚饮酒时的欢乐。觥,酒器。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 杯酒戈矛【bēi jiǔ gē máo】

    成语解释: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

    成语出处:《负曝闲谈》第25回:“(华尚书)愣了一会,又想周楷这个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教我,我没有理他那个人,这真是杯酒戈矛了。’”

  • 杯酒释兵权【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

    成语解释: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成语出处: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 杯酒言欢【bēi jiǔ yán huān】

    成语解释: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

    成语出处:鲁迅《伪自由书·观斗》:“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

  • 杯水车薪【bēi shuǐ chē xīn】

    成语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 杯羹之让【bēi gēng zhī ràng】

    成语解释: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 杯弓市虎【bēi gōng shì hǔ】

    成语解释: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成语出处:詧盦《学界风潮记·天津商学界之活动》:“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以致杯弓市虎,危机伺伏,人心恐惶,险状万分。”

  • 杯水舆薪【bēi shuǐ yú xīn】

    成语解释: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同“杯水车薪”。

    成语出处: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杯水舆薪,势且莫抗。”

  • 杯酒解怨【bēi jiǔ jiě yuàn】

    成语解释:解:消除,排解;怨:怨恨,怨仇。指饮酒言欢,消解仇怨。

    成语出处:《新唐书·张延赏传》:“吾武夫虽有旧恶,杯酒间可解。”

  • 杯水之敬【bēi shuǐ zhī jìng】

    成语解释:犹言杯水之谢。

    成语出处:《歧路灯》第三八回:“孔耘轩道:‘小婿业师惠人老,原是弟说成的,今上学已经两月,弟尚无杯水之敬,所以(备筵)并请三位陪光。’”

  • 杯茗之敬【bēi míng zhī jìng】

    成语解释:请人饮宴的谦辞。

    成语出处:《镜花缘》第十一回:“吴之和对唐敖、多九公道:‘二位大贤由天朝至此,小子谊属地主,意欲略展杯茗之敬,少叙片时,不知可肯枉驾?’”

  • 杯水之谢【bēi shuǐ zhī xiè】

    成语解释:比喻微薄的酬谢。

    成语出处:《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次日,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不曾受他杯水之谢,取路往杭州去了。”

  • 杯影蛇弓【bēi yǐng shé gōng】

    成语解释: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 杯蛇鬼车【bēi shé guǐ chē】

    成语解释: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 杯中蛇影【bēi zhōng shé yǐng】

    成语解释:同“杯弓蛇影”。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鸟兽》:“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 杯蛇幻影【bēi shé huàn yǐng】

    成语解释: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成语出处:《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 杯中之物【bēi zhōng zhī wù】

    成语解释:杯子中的东西,指酒。同“杯中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日常饭食,有一顿,没一顿,都不计较,单少不得杯中之物。”

  • 杯水粒粟【bēi shuǐ lì sù】

    成语解释:一杯水,一粒粟。指极少量的饮食。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张拱遇仙》:“虽逾旬涉月,杯水粒粟无所须。喜饮酒,好作诗,行年六十,而颜色如壮者。”

  • 乱七八糟【luàn qī bā zāo】

    成语解释: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象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这是霞郎的成绩。”

  • 疑神疑鬼【yí shén yí guǐ】

    成语解释: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成语出处: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 杯盘狼藉【bēi pán láng jí】

    成语解释: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狠藉。”

  • 杯盘狼籍【bēi pán láng jí】

    成语解释: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成语出处:见“杯盘狼藉”。

  • 杯觥交杂【bēi gōng jiāo zá】

    成语解释:觥:酒器;交:交织。形容酒宴中相互频频举杯畅饮的热烈气氛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满坐芳香,馥馥袭人,宾主酬酢,杯觥交杂。”

  • 杯圈之思【bēi quān zhī sī】

    成语解释:杯圈:不加雕饰的杯具。指思念亡故的母亲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玉藻》:“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 杯残炙冷【bēi cán zhì lěng】

    成语解释:炙:烤肉。指残剩的饭菜。也指权贵施舍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陆游《题少陵画像》诗:“杯残炙冷正悲辛,仗内斗鸡催赐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