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安稳稳【ān ān wěn wěn】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 闭口不言【bì kǒu bù yán】

    成语解释: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 不寒而栗【bù hán ér lì】

    成语解释: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 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

    成语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不知所言【bù zhī suǒ yán】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同“不知所云”。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诚惶诚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成语解释: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成语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擦拳磨掌【cā quán mó zhǎng】

    成语解释: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

  • 重足而立【chóng zú ér lì】

    成语解释: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

    成语出处:西汉·贾谊《过秦论》下:“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 重足屏气【chóng zú bǐng qì】

    成语解释:指畏惧之甚。

    成语出处:《宋书·柳元景传》:“师祖严暴无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未尝敢私往来。”

  • 重手累足【chóng shǒu lěi zú】

    成语解释:两手相重,两足相叠,不敢有所举动。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广西转运使李君墓志铭》:“故所在豪人猾吏,重手累足,以终君去,不敢有所触。”

  • 重足屏息【chóng zú bǐng xī】

    成语解释:指畏惧之甚。

    成语出处:宋·叶適《法度总论二》:“魏武虽严科条,审律令,以重足屏息操制群下,而截然使人各得自尽以行其职守者犹在也。”

  • 怛然失色【dá rán shī sè】

    成语解释: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成语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 大惊失色【dà jīng shī sè】

    成语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担惊受怕【dān jīng shòu pà】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胆裂魂飞【dǎn liè hún fēi】

    成语解释: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 胆破心寒【dǎn pò xīn hán】

    成语解释: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

    成语出处:胆破心寒,比敌人慑伏之状。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武职》

  • 胆小怕事【dǎn xiǎo pà shì】

    成语解释: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 胆小如鼠【dǎn xiǎo rú shǔ】

    成语解释: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成语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 胆战心寒【dǎn zhàn xīn hán】

    成语解释: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成语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 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道路以目【dào lù yǐ mù】

    成语解释: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低声下气【dī shēng xià q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 低首下心【dī shǒu xià xīn】

    成语解释: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成语出处:唐·韩愈《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 动心怵目【dòng xīn chù mù】

    成语解释: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惧。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成语出处:宋·陈亮《祭宗成老文》:“虽才俊比肩,可喜可愕,至于动心怵目,无所不有,然其厚德伟度,要不复前人比。”

  • 胆丧魂惊【dǎn sàng hún jīng】

    成语解释: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 胆丧魂消【dǎn sàng hún xiāo】

    成语解释: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

  • 胆颤心惊【dǎn c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胆小如豆【dǎn xiǎo rú dòu】

    成语解释:极言胆子小。

    成语出处:《黑籍冤魂》第六回:“可笑我们中国的官员,胆小如豆,莫说见着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惊得发慌,就是见了一个没辫子的光棍,手里提着一根赶狗棒,也要害怕起来。”

  • 胆小如鼷【dǎn xiǎo rú xī】

    成语解释: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成语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 胆战心慌【dǎn zhàn xīn huāng】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

  • 担惊受恐【dān jīng shòu kǒng】

    成语解释: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吊胆提心【diào dǎn tí xīn】

    成语解释: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 杜口结舌【dù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犹言杜口吞声。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

  • 伏龙凤雏【fú lóng fèng chú】

    成语解释: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