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计其数【bù jì qí shù】

    成语解释: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成语出处: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诸郡》:“或谓官民兵在城内者约二十万,而散在四郊者,不计其数。”

  • 不见天日【bù jiàn tiān rì】

    成语解释: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成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八:“福州之人,以为终世不见天日也,岂料端公赐问,然某尤为绛所苦者也。”

  • 不可多得【bù kě duō dé】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 不偏不倚【bù piān bù yǐ】

    成语解释: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成语出处:宋·朱熹《中庸章句》题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不知高低【bù zhī gāo dī】

    成语解释: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 不知深浅【bù zhī shēn qiǎn】

    成语解释: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成语出处:抑且水荡坡塘,不知深浅。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 不知死活【bù zhī sǐ huó】

    成语解释: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 八仙过海【bā xiān guò hǎi】

    成语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 不怀好意【bù huái hào yì】

    成语解释:怀:包藏。没安好心。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不声不响【bù shēng bù xiǎng】

    成语解释:指不说话;不出声。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 不知天高地厚【bù zhī tiān gāo dì hòu】

    成语解释: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 步步高升【bù bù gāo shēng】

    成语解释: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 步步登高【bù bù dēng gāo】

    成语解释:登:升。一步步地升高。多形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曰:‘步步登高时如何?’师曰:‘云生足下。’”

  • 痴心妄想【chī xīn wàng xiǎng】

    成语解释: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 出师不利【chū shī bù lì】

    成语解释: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 垂死挣扎【chuí sǐ zhēng zhá】

    成语解释:垂:将近。临死前的挣扎,妄想延长生命。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他这会儿真的熬到了垂死挣扎的时刻。”

  • 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吃软不吃硬【chī ruǎn bù chī yìng】

    成语解释:对态度强硬者,绝不屈从,对好言好语,可以听从。形容个性顽强,不怕强硬。

    成语出处:清·醉月山人《狐狸缘全传》第三回:“从来小孩爱戴高帽儿,吃软不吃硬。”

  • 打肿脸充胖子【dǎ zhǒng liǎn chōng pàng zī】

    成语解释: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成语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章:“打肿脸充胖子,你还知道羞耻不?”

  • 打蛇打七寸【dǎ shé dǎ qī cùn】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我也只愿得无事,落得‘河水不洗船’,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

  • 得不偿失【dé bù cháng shī】

    成语解释: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 低声下气【dī shēng xià q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 独具只眼【dú jù zhī yǎn】

    成语解释: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多此一举【duō cǐ yī jǔ】

    成语解释: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成语出处:清·侯方域《南省策》:“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举,以身累者乎?”

  • 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

    成语解释:益:更加。越多越好。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 吊儿郎当【diào er láng dāng】

    成语解释: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

    成语出处:丰子恺《口中剿匪记》:“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

  • 短中取长【duǎn zhōng qǔ cháng】

    成语解释: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

    成语出处:明·于谦《备边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计边务,伏乞圣断。于短中取长而行之。”

  •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成语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 海底捞月【hǎi dǐ lāo yuè】

    成语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唐·释元觉《永嘉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 海底捞针【hǎi dǐ lāo zhēn】

    成语解释: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 喝西北风【hē xī běi fēng】

    成语解释:指没有东西吃。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 后患无穷【hòu huàn wú qióng】

    成语解释: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成语出处: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 害人不浅【hài rén bù qiǎn】

    成语解释: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五回:“即如今人凡遇小儿惊风,害人不浅。”

  • 寒冬腊月【hán dōng là yuè】

    成语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成语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 忽冷忽热【hū lěng hū rè】

    成语解释:指时而冷静,时而感情冲动,情绪不稳定。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于是忽冷忽热,弄得头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