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暗室欺心【àn shì qī xīn】

    成语解释:在黑暗的屋子里昧着良心做坏事。指偷偷地做坏事。

    成语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警世格言》:“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

  • 暗无天日【àn wú tiān rì】

    成语解释: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船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

  • 暗中摸索【àn zhōng mō suǒ】

    成语解释:摸索:寻求,探索。在黑暗中寻找。后比喻没有人指导,独自钻研。

    成语出处:唐·刘餗《隋唐嘉话》:“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刘孝绰)、沈(沈约)、谢(谢眺),暗中摸索者亦可识之。’”

  • 阿鼻地狱【ā bí dì yù】

    成语解释: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成语出处:语出《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狱。”

  • 拨云见日【bō yún jiàn rì】

    成语解释: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成语出处:《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 不见天日【bù jiàn tiān rì】

    成语解释: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成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八:“福州之人,以为终世不见天日也,岂料端公赐问,然某尤为绛所苦者也。”

  • 背暗投明【bèi àn tóu míng】

    成语解释: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今将军既知顺逆,弃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

  • 拨云雾见青天【bō yún wū jiàn qīng tiān】

    成语解释: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 长夜漫漫【cháng yè màn màn】

    成语解释:漫漫:无边际的样子。漫长的黑夜无边无际。多用来比喻社会的黑暗。

    成语出处:《淮南子·宁戚〈饭牛歌〉》:“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才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 大天白日【dà tiān bái rì】

    成语解释:白天。强调跟暮夜黑暗对照。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回:“大天白日人来人往,你就在这里也不方便。”

  • 盗名暗世【dào míng àn shì】

    成语解释:盗:窃取;名:名誉、名称;暗:黑暗。在黑暗时代窃取好的名誉。指奸佞之人在乱世乘机骗取声誉。

    成语出处:《荀子·不苟》:“是奸人将以盗名暗世者也。”

  • 地狱变相【dì yù biàn xiàng】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社会的黑暗残酷。

    成语出处: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吴道子画地狱变相,都人咸观,惧罪修善。”

  • 东曦既驾【dōng xī jì jià】

    成语解释: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同“东曦既上”。

    成语出处:

  • 毒泷恶雾【dú lóng è wù】

    成语解释:恶劣的云雨雾气。比喻暴虐凶残的黑暗势力。

    成语出处:郑泽《登楼叹》诗:“毒泷恶雾纷相乘,令我望望心惺惺。”

  • 愤世嫉俗【fèn shì jí sú】

    成语解释: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成语出处: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 风雨如晦【fēng yǔ rú huì】

    成语解释: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黑灯瞎火【hēi dēng xiā huǒ】

    成语解释:形容黑暗没有灯光。

    成语出处: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呵,你这个时候,走什么,黑灯瞎火的。”

  • 昏天黑地【hūn tiān hēi dì】

    成语解释:形容天色昏暗。也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真乃是慌不择路,赶了几日旱路,又搭船走,昏天黑地,一直走到浙江乌镇地方。”

  • 黑灯下火【hēi dēng xià huǒ】

    成语解释: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 黑漆一团【hēi qī yī tuán】

    成语解释:①指墨团。②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或对人对事一无所知。

    成语出处:巴金《谈〈秋〉》:“但是作为读者,我受不了那接连不断的黑漆一团的结尾。”

  • 黑漆皮灯【hēi qī pí dēng】

    成语解释:不透光亮的灯。比喻不明事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泥塞竹管,是那一窍不通的蠢物。”

  • 黑漆皮灯笼【hēi qī pí dēng lóng】

    成语解释:①涂以黑漆的灯笼。形容社会腐败黑暗。②形容懵然无知。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闾阎失望,田里寒心,乃歌曰:九重丹诏颁恩至,万两黄金奉使回……又歌曰: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

  • 开云见日【kāi yún jiàn rì】

    成语解释: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

  • 漆黑一团【qī hēi yī tuán】

    成语解释: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弄得漆黑一团。”

  • 弃暗投明【qì àn tóu míng】

    成语解释: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今将军既知顺逆,弃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

  • 去暗投明【qù àn tóu míng】

    成语解释: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

  • 人间地狱【rén jiān dì yù】

    成语解释:人世间的活地狱。比喻黑暗的社会。

    成语出处:叶元《林则徐》:“许多烟鬼横在地上,像蛆虫似地在那里蠕动,吞云吐雾,活像人间地狱。”

  • 三户亡秦【sān hù wáng qín】

    成语解释: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头昏眼花【tóu hūn yǎn huā】

    成语解释: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瞿耐庵到任不多几日,不要说别的,但是本衙门的开销,什么差役工食、犯人口粮,他胸中毫无主宰,早弄得头昏眼花,七颠八倒。”

  • 忘乎所以【wàng hū suǒ yǐ】

    成语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 乌烟瘴气【wū yān zhàng qì】

    成语解释: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成语出处: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 无边无际【wú biān wú jì】

    成语解释: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成语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 亡秦三户【wáng qín sān hù】

    成语解释: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乌天黑地【wū tiān hēi dì】

    成语解释:犹言昏天黑地。比喻社会黑暗。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这等乌天黑地,去那里敲门打户,惊觉他,他又要遁了去。”

  • 一团漆黑【yī tuán qī hēi】

    成语解释: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成语出处:陈登科《破壁记》:“这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一片乌云飞也似地扑来,把月亮吞没了,山冲里顿时一团漆黑。”